當看到扈成手持兵器拖著祝老太公離去時,欒廷玉怒喝:“扈成!你膽子不小,還不快放開祝老太公!”
“欒老師傅?”
扈成見到欒廷玉嚴厲的表情,心中一驚。
他深知欒廷玉的本領,本能地想後退,可還沒邁步,就聽見旁邊冷靜的聲音說道:“這位想必就是‘鐵棒’欒廷玉欒老師傅。”
趙言微微拱手,“我是梁山趙大郎,久聞您的威名,隻是一直無緣相見。”
“梁山趙大郎?”
欒廷玉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手中的鐵槍迅速舉起,鋒利的槍尖直指趙言喉頭,“你便是梁山之主?”
“不錯,”
趙言點頭確認。
第一百一十回
話音剛落,便主動遊說道:
“祝家莊即將被梁山大軍攻陷,祝太公也已歸降!”
“欒先生又何必執迷不悟?憑先生的才智,不妨隨我去梁山落腳,坐上一把交椅,為黎民伸張正義,如何?”
“哼!祝太降了,可我欒某人並未屈服!”
欒廷玉麵容嚴肅,沉聲回應:
“趙寨主若是想招攬我,恐怕得先問問我的鐵槍答不答應。”
“欒廷玉,休要不知好歹!”
扈三娘麵露不悅:
“你以為單憑你一人之力,就能抵擋梁山千軍萬馬?”
早前因祝家莊的脅迫,
扈三娘擔憂兄長安危,
初到祝家莊時,
本欲憑借自身能力救兄脫險,
卻被欒廷玉輕鬆製伏,
最終無奈接受祝彪的婚約。
此刻麵對欒廷玉,
扈三娘自然難有好臉色。
相較之下,
扈成則顯得更為鎮定,
有趙言與梁山作為支撐,
不再畏懼欒廷玉後,
扈成想起當年在地牢中,
正是欒廷玉遵照其囑托,
放走了梁山首領時遷。
此恩不可忘,
眼下更不願看他為祝家殉葬……
第四百二十四回賭鬥
“欒先生,祝家惡貫滿盈,今日終遭報應。”
扈成語重心長勸道:
“祝家即將覆滅,先生何苦為其殉葬呢?”
“昨夜我在地牢聽聞,祝家父子竟懷疑先生暗通梁山,將你囚禁於房內。”
“先生為祝家效力多年,既是槍棒教頭,也是祝彪的師父。
即便如此,在危機來臨時,祝家依舊不信賴你。”
“這樣的家族,值得你拚死相護嗎?”
扈成一番話語真摯懇切,
實則意在說服欒廷玉投奔梁山,
當前獨龍崗局勢複雜,
...
祝家莊即將覆滅,扈家莊和李家莊孤立無援,獨龍崗再也無法重現昔日榮光。
扈成兄妹既然已投奔梁山,而梁山上頭領眾多,扈成深知自己的武藝,僅擅長經商。
妹妹扈三娘雖有些武功,但在梁山群雄中也未必出眾。
他們既然加入梁山,單靠兄妹間的情誼顯然不夠,還需更多依靠。
欒廷玉同為獨龍崗出身,武藝超群,與兄妹相熟,若能說服他歸順梁山,將來在梁山事務中也能互相扶持。
扈成身為商人,心思縝密,早已有此打算。
但殊不知,欒廷玉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儘管祝家曾對他有所懷疑,但他念及多年恩情,實在難以背叛。
“扈莊主不必多言,古人雲‘一臣不侍二主’。”
“我既接受過祝家的供養,怎能背信棄義,做那卑劣之事!”
欒廷玉話音剛落,祝太公眼眶泛紅,終於意識到自己錯怪了這位英雄。
然而想到祝家當前困境,心中初起的感動瞬間轉為憤怒:“欒廷玉,你自尋死路,休要拖累我們祝家!趙寨主已承諾,即便莊子被攻破,也會留下我們祝家的一脈香火。”
“你莫再妄圖挑撥離間,彆連累祝家!不如順從梁山,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欒廷玉萬萬沒想到祝太公會有如此反應,“老太公,我一片赤誠,您……”
祝太公憤怒地跺腳道:“祝家莊都覆滅了,我們還要你的忠心有何用!”
“你若念及舊情,不妨立即歸順梁山,免得激怒趙寨主,反害了全族!”
欒廷玉咬緊牙關:“大丈夫寧折不彎,豈能低頭認輸!”
祝太公正要嗬斥,卻被身旁的趙言冷冷打斷:“夠了!”
祝太公心中僅存的一絲希望,便是趙言能網開一麵,保住祝家餘脈。
見趙言麵色不悅,他連忙噤聲。
欒廷玉冷眼看著昔日主人的狼狽,手執鐵槍,槍尖輕轉,傲然說道:“趙寨主,我一人行事,一人擔責!若你有膽,不妨與我切磋幾招。”
“若我僥幸勝出,望你能放過祝家上下。”
“倘若你敗了呢?”
趙言饒有興趣地問。
“若我落敗,願以命償!”
欒廷玉語氣決絕。
“哈哈,我要你的命又有何用?”
趙言搖頭輕笑,“不如這樣,咱們打個賭如何?你若贏了,我即刻下令放人;你若輸了,不必喪命,隻需離開祝家,隨我去梁山即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
欒廷玉略作思忖,隨即堅定點頭,“趙寨主之約,我答應了。
隻盼寨主信守承諾,莫要食言。”
“想讓我食言?先過了我這一關再說!”
趙言話畢,抽出兵器,姿態從容走向場中。
欒廷玉深吸一口氣,緊握手中鐵槍,朝趙言直衝而去……
甫一交鋒,趙言與欒廷玉心中皆暗暗稱許。
在趙言眼中,欒廷玉的槍法滴水不漏,攻勢淩厲,縱橫捭闔間毫無瑕疵,實乃世間頂尖高手。
而欒廷玉見趙言泰然自若,雖從容依舊,卻早已察覺對手招式中的破綻。
幾個迅猛的攻勢之後,欒廷玉漸感吃力,方才領悟為何趙言能以一拳製服猛虎。
長槍碰撞聲連綿響起,片刻之間已過二十回合。
扈三娘始終緊張注視,手指輕觸紅棉套索,雖信任趙言,仍決心出手相救。
及至欒廷玉氣息紊亂,扈三娘終於安心,但手中套索未敢鬆懈。
扈成雖不懂武藝,亦從趙言的表情判斷形勢。
祝老太公雖心存絕望,卻也期待梁山留下祝家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