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如此,”
孫新點頭附和,
“若梁山也願招安就好,”
“我和解珍去投靠他們,將來大家都能為官,豈不美哉!”
“看梁山的勢頭,顯然是鐵了心要對抗到底,”
孫立搖搖頭,
“指望他們毫無意義……”
“但靠我們自己,也有些棘手,”
孫立無奈說道,
“眼下的辦法,”
“最好是找個大寨,且有意招安的投奔,”
“咱們順勢而為,”
“或許就能一同招安為官。”
“說起山東的各路山寨,”
孫新思索道,
“雖多如牛毛,”
“但數得上號的,不過幾處,像是濟州的梁山、青州的清風山……”
“這其中,”
“多數山寨或是效仿梁山,”
“鐵了心對抗到底,”
“要麼隻顧眼前利益,一味劫掠,”
“說來,真心想招安的,”
“似乎唯有清風山的宋江。”
“這宋江之名,我也有所耳聞,”
樂和開口道,
“他樂於助人,又極重情義,”
“在江湖中,享有呼保義、及時雨之稱。”
“先前梁山遭官兵圍攻時,”
“這宋公明還曾親自前往相助……”
“曾寫下一篇討逆檄文,”
“號召山東各路山寨支援梁山!”
“我記得,那檄文裡分明提到要除暴安良,擁戴賢君,”
“這豈不是把希望招安的心思表露無遺了嗎?”
“聽說之後,不少渴望入仕的江湖人士,”
“紛紛前往清風山投奔宋江!”
“清風山......”
孫立思索道,
“我記得,那清風山的主人,好像是劫取生辰綱的托塔天王晁蓋?”
“不錯,”
孫新點頭道,
“宋江與晁蓋關係很好,”
“算起來,晁蓋還是清風山的副寨主。”
“嗯,”
孫立眉頭微皺,
“那晁蓋呢?他想招安嗎?”
“這個我不清楚,”
孫新搖頭道,
“不過我聽說,”
“晁蓋與梁山的大當家東京趙大郎交情深厚。”
“當年生辰綱事發,”
“正是梁山出手,救下了晁蓋等人。”
“後來,”
“晁蓋他們被青州官軍圍攻,”
“丟了二龍山的基業。”
“也是梁山的大當家將清風山讓給他們,”
“才讓他們有了落腳之地。”
“與梁山關係密切,”
孫立嚴肅道,
“看來這位晁天王,多半無意招安。”
“兄長為何如此斷定?”
孫新疑惑道,
“宋江親自到梁山相助,”
“不也是為了招安嗎?”
“晁蓋說不定也是如此呢?”
“這可不同,”
孫立笑著說道,
“單看你說的這些,按理說清風山上,”
“應該晁蓋與梁山的關係更親近才對,”
“為何反而是宋江前往相助,”
“還聲勢浩大?”
“這......”
孫新搖搖頭,
“這其中難道還有什麼隱情不成?”
“自然是有緣由的,”
孫立冷笑一聲。
“這就好比官場中的權力之爭。”
“依我看來,”
“那及時雨宋江,恐怕已經快要把晁蓋架空了。”
“這兩人之間,早晚免不了要有一場較量!”
“這樣說來,”
樂和苦笑道,
“清風山我們是不是不能投了?”
“誰說不能投了?”
孫立笑道,
“我們就直接去清風山?”
“可是,”
孫新疑惑道,
“大哥不是說清風山可能會內鬥嗎?我們現在去投靠,豈不是會被牽連進去?不如等他們分出勝負,到時候再加入豈不是更好?”
“自古以來,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實在?”
孫立搖頭道,
“既然我們想獲得官職,就要主動爭取!”
“現在就去投靠宋江,等將來清風山內鬥時,我們可以助他除掉晁蓋,掌控清風山大權。
到那時,朝廷招安,宋江必定感激我們的功勞,肯定會把我們的地位排在前列,說不定我還能謀得一個比提轄更高的職位呢?”
一番商議後,最終由孫立拍板,決定前往清風山。
孫立、孫新、顧大嫂和樂和四人整理好行裝。
為避免山寨裡的兩百多嘍囉不願跟隨,導致他們人少勢弱,被清風山輕視,孫立乾脆一把火燒了登雲山的城寨。
登雲山的嘍囉們即便心有不滿,也隻能跟著孫立等人,一起前往青州的登雲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