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側的大鏡子上浮現出了一行血字的遊戲規則:
“捉迷藏。”
“請尋找者在100x100的隔間裡,不限時間內尋找到躲藏者。”
“尋找者每回合可以先移動一格,但躲藏者同樣也可以移動一格,且躲藏者移動過後,請參與者在十秒內立刻再次移動。”
“尋找者能知道自己周圍一圈的隔間內有無躲藏者,如果有,將會得知躲藏者的位置。”
“此外,由於隔間的古老規定,尋找者每向右邊移動一格,就要在身上增加四次被刀砍次數,每向下移動一格,身上已有的被刀砍的數量乘四,每向左邊移動一次,身上被砍刀的次數將會減去四次,每向上移動一格,身上被砍一刀的次數將會除以四。”
“所有應該被砍的刀數將在尋找者找到躲藏者後結算,尋找者的初始位置為1,100),躲藏者初始位置不定,尋找者初始的應被刀砍數為1。”
“備注:尋找者走過的格子頂上的感應燈將永遠熄滅,躲藏者和參與者都無法再次通行。但躲藏者走過的格子,參與者依然能走。”
“當尋找者和躲藏者處於同一格時,尋找者主動抓住躲藏者後,尋找者勝利。”
“請在一分鐘內進入四號隔間,一分鐘結束後,遊戲正式開始。”
季鯉閱讀完了規則,走進了四號隔間門,等待遊戲開始的期間,思考起了規則。
這個遊戲其實是尋找者必勝的。
尋找者走過的格子,躲藏者無法再次通行,但躲藏者走過的格子,參與者依然能走。
而尋找者又是先手,隻要按照規律,把所有格子不重複的走完,最後躲藏者就會被逼到最後一格,無路可走。
這樣子不重複走完全部格子的方式太多了。
所以季鯉會得出尋找者必勝的結論。
但是規則在原本必勝的結果上加了一條,也就是尋找者每次移動,都會按照移動的方向不同,增加或減少對應在獲勝時應該被刀砍幾次的數量。
這就是這個遊戲的核心所在。
所以尋找者應該在路徑不重複的前提下,減少最後找到躲藏者時被刀砍的次數。
否則最後哪怕找到了躲藏者,也會被結算的亂刀砍死。
如果達到了三千多刀,就幾乎等於淩遲了。
季鯉思索著,頭上的感應燈突然熄滅,再次亮起時,季鯉知道,遊戲開始了。
此時季鯉所在隔間的樣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裡的隔間前後左右,都有一個一模一樣的木門,而如果打開門後,又是一個隔間。
這就是規則所說的格子。
規則所說的100x100的隔間地圖在腦中浮現出來,季鯉此刻正處於地圖的左上角,也就是1,100)。
結合規則,季鯉迅速判斷出這個遊戲的另一個難點。
在沒有任何參照物的重複空間中不斷的快速移動時,要記住自己每次移動過後所在的隔間坐標。
這需要極強的記憶能力和集中注意能力。
人在緊張的計算,重複的環境中,由於注意力的分散,計數行為的單調性,以及壓力的作用下,大腦的認知資源就會被占用,極其容易忘記自己數到了多少。
哪怕正常環境中計數時,突然有人跟你打了個招呼,回過神繼續數數就很有可能混淆,乃至懷疑到底數到的是不是這個數。
特彆是除了要計算自身的x坐標,還要記著自身的y坐標,無形之中又增加了一層壓力。
但很可惜,這是季鯉,記憶這種事情對他來說輕而易舉,所以他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捉迷藏的捉人規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