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略作沉吟,本想派趙雲留守,但考慮到自己與關羽關係更為密切,這點毋庸置疑。
“雲長若守魏郡,我需派一謀士輔佐你。”
劉備目光轉向沮授。
沮授立刻領會:“願助雲長守衛魏郡!”
見沮授主動請纓,劉備心中稍定。
為以防萬一,劉備又命朱靈、呂虔兩位將軍暫留魏郡,作為關羽的副手。
陳到則率軍巡查鄴城。
張燕帶八千兵馬駐守魏郡南部。
周倉率六千人馬巡查魏郡東部。
部署妥當後,劉備帶領主力返回中山。
待劉備大軍抵達中山郡安喜縣時,田豐、麹義出城相迎。
進入城內大殿後,雙方開始商議接下來的計劃。
麹義向劉備報告了公孫瓚軍隊的動向。
“公孫瓚正率軍推進至中山郡。”
“同時,他與博陵太守聯手,向博陵郡各地發布文書。”
“消息傳來,博陵局勢驟然緊張。”
“各縣城迅速響應,紛紛調動兵力。”
麹義將一幅地圖呈給劉備。
“主公,公孫瓚的幽州軍以及博陵太守的博陵軍,如今駐紮在唐河邊。”
“營地綿延不絕,沿河而建。”
此言一出,帳中眾人皆神色凝重。
麹義接著道:“而且,他們的營帳並未設置柵欄。”
未設柵欄?
劉備略感詫異。
但他隨即明白過來。
“伯珪的軍隊多為騎兵。”
“不設柵欄,一是方便騎兵行動,二是或許他認為,在冀州這片土地上……”
“已無人能對他們形成威脅?”
劉備歎息一聲。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還是如此自負。”
大殿之內。
麹義陳述完情況後,田豐補充了更多情報。
“公孫瓚的部隊行事囂張,軍紀鬆弛。”
“有探子發現,嚴綱曾多次勸誡公孫瓚注意軍紀問題。”
“然而公孫瓚並不認同,甚至不覺得有何不妥。”
聽聞田豐之言,劉備忍不住笑了。
“我的這位師兄,從求學時起便是如此脾性。”
“在他心中,軍隊驕縱並非壞事。”
“他甚至覺得,若不如敵軍驕縱,又怎能取得更大的功績?”
劉備稍作停頓。
“不過呢……”
劉備沉聲道:“此人顯然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
眾人目光齊齊投向劉備。
劉備語氣堅定:“我的部下並非塞外蠻夷。”
公孫瓚依仗多年邊疆作戰經驗,試圖將其用於對付劉備,卻發現此法並不適用。
荀諶上前建議:“主公不妨先發製人,在檄文中揭露公孫瓚的狂妄無禮。”
劉備饒有興致地詢問:“友若,如何先發製人?”
殿內眾人再次聚焦於荀諶。
荀諶拱手道:“宣稱公孫瓚輕視朝廷,濫殺無辜,導致生靈塗炭,激起民憤。”
他言辭鏗鏘,如陳述事實。
眾人皆震驚不已。
荀諶續道:“主公心係漢室複興,冀州、幽州百姓均仰賴主公。公孫瓚卻圖謀不軌,主公雖勢單力薄,仍堅守初心。”
眾人聽後一致讚同。
“此計甚妙!”
“借此可觀察各地太守是否真心效忠。”
眾人商議熱烈。
忽有一人站出,正是麹義。
“主公曾令我訓練精銳。”
麹義的話打斷了討論。
“如今已訓練完畢。”
“再加上諸位同心協力,公孫瓚必敗無疑。”
“我願帶領本部精銳,直取幽州兵馬!”
麹義豪情滿懷。
“好!”
劉備大喜。
隨即,
劉備一麵命荀諶起草討伐文書,分發各郡。
另一麵,
派遣麹義統率兵馬迎擊公孫瓚。
次日,
劉備大軍多駐紮於安喜縣。
同時,在安喜縣設立糧草轉運站。
高覽負責糧草輜重的供應。
麹義率先出發。
消息迅速傳開。
對岸唐河,
公孫瓚和博陵太守得知劉備起兵後,
便有意放緩步伐,
隻為大戰時能以高昂士氣壓倒對方。
軍營之中,
公孫瓚聽到劉備即將交戰的消息,興奮不已。
“若非玄德主動出戰,拿下冀州還要費不少力氣。”
“如今玄德親赴前線,冀州已是手到擒來!”
幽州兵馬加上博陵郡官兵,總計近四萬兵力。
步卒三萬以上,
騎兵破萬。
五彩旗幟層層排列,宛如天邊雲卷。
狂風襲來,
旗幟飄揚,遮天蔽日。
“此刻我軍氣勢如虹,董卓當年的西涼軍也無法相比。”
公孫瓚捋須微笑。
“報!主公!”
“劉備已距我軍六十裡紮營完畢!”
探子的報告讓公孫瓚沉思片刻。
“速召使者前來!”
公孫瓚囑咐使者:“玄德性情如此,你此去切記。”
使者領命後前往劉備營寨。
劉備於高台遙望遠方,公孫瓚的大軍營寨清晰可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設防禦,氣勢囂張,伯珪此戰必敗。”劉備暗自思忖。
忽然有士兵來報:“公孫瓚遣使求見。”
劉備吩咐:“請其至中軍議事。”
使者呈上公孫瓚的口信,語氣謙和,表明欲與劉備重溫同窗舊誼。
劉備點頭應允,次日親赴約定之地。
諸將擔憂公孫瓚可能設伏,劉備卻堅信其為人坦蕩。
最終,劉備如期而至,雙方重敘往昔情誼。
劉備敢稱第二,無人敢居首。
“主公行事當謹慎,平安方能長久。”
田豐進言勸誡。
性情剛正的田豐,始終不信服公孫瓚。
縱使劉備親口擔保,說公孫瓚是光明磊落之人,
在田豐心中,劉備的安危比公孫瓚更為重要。
因此,他對劉備直言相告,毫無保留。
“不妨派子龍前去策應,”
“以防公孫瓚突生變故。”
趙雲武藝超群,忠誠剛烈,自是穩妥人選。
“再遣人告知南邊的張飛、顏良、張合等人,”
“讓他們隨時準備北上,與主公裡應外合!”
田豐直言無忌,從不遮掩。
“元皓,若你在我的師兄帳下,”
“定會因直言而受責罰。”
劉備微笑道。
“豐一片赤誠,何懼主公責備?”
田豐明白劉備所指何意。
“天下可無豐,不可無主公!”
此刻田豐慷慨陳詞。
劉備歎息:“也好,便依元皓之計。”
一道道軍令迅速傳布。
次日清晨。
朝陽初升,霞光漫天。
對麵的公孫瓚早已立於兩軍陣前。
身旁的博陵太守憂心忡忡:“伯珪,”
“我看劉備軍紀嚴明,絕非烏合之眾。”
聽聞此言。
公孫瓚冷眼瞥過,口中尚有酒氣未消。
“我豈會不知玄德部下英勇善戰?”
“然則,為爭奪冀州,我必與玄德一戰!”
“跋涉千裡從幽州而來,”
“若臨陣退縮,又怎能駕馭這些驕兵悍將?”
昔日同門之誼,今朝難免一戰……
早年,公孫瓚與劉備皆師從盧植。
時至今日,二人境遇早已天差地彆。
劉備坐擁冀州牧之位,高居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