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轉向賈詡:“張繡似與冀州兵馬有所關聯?”
賈詡點頭:“若董卓身故,張濟、張繡叔侄……”
“恐會投奔劉備。”
此乃賈詡所獲消息。
賈詡現於張濟麾下任校尉。
“屆時你若來我軍中……”
長安局勢愈發緊張,董卓與呂布之間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賈詡悄然離開李儒府邸後,董卓與呂布雖仍以父子相稱,實則早已貌合神離。
董卓正從西涼調集兵力增援長安,而呂布亦暗中擴充勢力。長安城內氣氛劍拔弩張,軍中將領皆察覺到大戰將至的氣息。
董卓麾下雖有眾多精兵猛將,但大多分散在外圍防區。長安周邊僅有數萬精銳,其中樊稠統領的一萬大軍坐鎮城內。董卓對此深感憂慮,遂派遣牛輔率三萬兵馬自西涼趕來支援。
呂布方麵,總計不過兩萬餘人。八千並州狼騎是他最忠實的力量,其餘五千餘騎多為招募所得,另有六七千步卒由王允等人召集組成。儘管人數處於劣勢,但這些部隊戰鬥力不容小覷。
得知董卓增援消息後,朝廷群臣憂心忡忡。王允緊急詢問簡雍,劉備所率兵力幾何。徐庶答曰:“強兵不在數量,而在質量。”又提及董卓可調動的兵力不少於四萬。
“長安附近的兵力已足夠,若召集各地西涼軍回援……”
“至少可集結二十萬精銳。”
“玄德能否護住天子?”
王允眉間滿是憂慮。
話未出口,簡雍已搶先安慰:“隻要司徒大人能順利將天子送出宮,至安全之地,我必護天子周全。”
關於傳送陣一事,簡雍從未向旁人提起。
“好!”王允果斷應下。
箭已在弦,勢在必行,此刻已無退路,唯有勇往直前。
轉眼間,四月初七將近。
簡雍府中又迎來幾位訪客,其中一人是錦衣衛統領史阿。
因劉備對長安局勢存疑,特意遣史阿潛入城中打探虛實。
“未央宮內一切布置妥當,明日陛下將以龍體康複為由召集群臣議事,屆時便是動手之時。”
簡雍頷首。
史阿追問:“牛輔已入長安,其部眾駐紮何處?”
形勢危急。
原駐西涼的牛輔突然率軍回返,劉備聞訊即命史阿入城查明詳情。
簡雍自懷中取出一幅地圖,說道:“牛輔所率數萬大軍儘駐城北大營,他欲從城北趕赴未央宮,這一路需耗去一炷香時分,若行動迅速,他便無法及時救援董卓。”
聽完簡雍剖析,史阿點頭認可,並叮囑簡雍與徐庶二人務必謹慎行事。
次日,二人無需現身,隻待主公兵至便可。
史阿匆匆離去後,長安局勢愈發微妙。
四月初八,晨霧彌漫,似有雨意。
未央宮踞於長安西南高地,占地廣闊,四周環以高牆,東南西北各設一門。
殿內,少年天子劉協端坐正中,年約十一二,頭戴玉冠,身著龍袍,氣度非凡。
他目光投向殿外,眼中閃過一抹銳光。
“王司徒,此番能否除去董賊?”
雖年紀尚輕,劉協卻已曆洛陽之禍、宗族巨變,長年受董卓鉗製,性情遠超同齡人。
此次刺殺,對他來說是一場豪賭,也是不得不為的選擇。
“陛下寬心,董賊今日必亡!”
王允神情堅毅,話語篤定。
見狀,劉協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對董卓的恐懼。
“即刻傳令,敲鐘召集百官。”
鐘聲響徹未央宮,文武群臣陸續入殿。
不到半盞茶工夫,大殿已滿。
眾臣齊聚朝堂,靜候權傾朝野的相國董卓到來。
片刻後,未央宮東門。
一位身形魁梧的大漢腰懸長劍,乘坐龍輦駛過宮闕,其後跟隨數百心腹侍從。
前方不遠處,呂布披甲持戟,策馬護駕。
入宮之後,甬道兩側忽然湧出眾多全副武裝的甲士。
禁衛軍統領楊占高呼:“奉旨討伐逆賊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