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肆中,一群喝茶的人圍住了張老夫子——一名鄴城官學的教書先生。
“張先生,您給咱們說說吧,這個債券到底是什麼東西?”
人群中,有工匠,有商販,各色人等都有。他們期待地看著這位儒雅的先生。
債券,這個新鮮的詞語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而利息這個詞更是讓他們困惑不已。
張老夫子輕咳一聲,開口道:“諸位,朝廷在陛下的支持下,決定發行債券,其實就是向百姓借款。”
“借錢?”人群一陣低語。朝廷也需要借錢?
“沒錯!但朝廷不會白借,到期會給利息的。”
聽到這裡,眾人終於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債券有的是一年期的,有的是兩年期的。”
張老先生麵對眾多民眾,耐心解答著問題。
“朝廷缺錢才向咱們借錢吧?”
“不可能呀,這世上誰最有錢?肯定還是朝廷!”
“張先生,能不能講講這兩種債券的區彆?”
許多人依舊一臉迷茫,聽不明白。
張老先生收了報酬,隻好一遍遍講解。
“一年期債券的利息是百分之三。”
“打個比方,你給朝廷一百錢,買冀州債券。”
“一年後,朝廷還你一百錢,外加三錢利息。”
“總共是一百零三錢,大家清楚了嗎?”
張老先生掃視四周。
接著他又講起兩年期債券。
“若借錢給朝廷兩年,利息就是百分之五!”
“例如你出一百錢買債券。”
“兩年後,朝廷會還你一百零五錢。”
這淺顯的舉例讓大家豁然開朗。
人群頓時沸騰起來。
“朝廷怎麼會這麼好,額外多給錢?”
“哦,原來這就是利息!”
“既然朝廷願意多還錢,那為什麼還要借錢呢?”
涉及錢的事,關係到切身利益。
大家立刻警覺起來。
畢竟每一分錢都不容易。
張老先生解釋道:“這是新政措施,旨在……”
“改善冀州百姓生活。”
“通過借錢,促進百姓資金流動。”
“創造更大經濟空間。”
這時……
街頭巷尾傳來一聲突兀的話語。
“要是我們買了這些債券,一年之後朝廷要是賴賬怎麼辦?”
“那又該如何?”
眾人議論紛紛,像一粒石子投入湖中,激起層層波瀾。
自有人提出朝廷是否可靠的問題後,茶館內愈發嘈雜。
“朝廷怎會失信於民?豈能吞沒我們的血汗錢?”
“話雖如此,但曆史從不缺背信棄義的例子。”
“大家要不要繼續購買呢?”
“不妨觀望一陣,等局勢明朗再說。”
這般情景,在整個鄴城乃至周邊地帶反複上演。
每個人心裡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因閱曆和見識的不同,思考方式各異,自然做出了不同抉擇。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眼下百姓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將發行的債券上。
一部分人已下定決心購入,另一部分則打算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鄴城皇宮內,劉協與劉備並肩而坐,冀州官員環繞左右。
老將皇甫嵩來回踱步,眾人圍繞債券議題各抒己見。
有人信心滿滿,有人持懷疑態度。
“皇叔,這國債已在冀州傳開,引發熱議。”
劉協望向劉備。
鄴城更是成為焦點,爭議不斷。
“你對此有何見解?”
劉協也難掩憂慮。
債券一事,對他來說尚屬首次。
自古沒有朝廷與百姓交易的先河。
朝廷以官方身份直接向民間借貸。
這讓劉協憂心忡忡,不知此事能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