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懷瑾指尖劃過手機屏幕,停在一張幼兒園小朋友捧碗吃飯的照片上。發信人是兩周前谘詢“孩子厭食”的媽媽,配文寫著:“按書裡的山藥小米粥方子調理,現在每天能自己吃小半碗了,謝謝蘇醫生!”照片裡的小女孩紮著羊角辮,嘴角沾著粥粒,眼睛亮得像剛洗過的葡萄。
她正準備回複“記得粥裡彆放糖,脾虛忌甜”,屏幕頂端突然彈出省衛健委的緊急通知,紅色的“緊急”二字像塊冰,瞬間凍住了指尖的暖意。
“【省衛健委緊急通報】鄰市爆發不明原因腹瀉疫情,3日內累計報告病例507例,主要症狀為水樣便每日510次)、畏寒、臍周隱痛,部分伴嘔吐。嬰幼兒及老年人脫水風險極高,已啟動三級響應。”
緊隨其後的補充通知更讓人揪心:“病原學檢測細菌培養、病毒核酸、寄生蟲篩查)均為陰性,抗生素治療無效,靜脈補液僅能緩解脫水,無法遏製腹瀉。現組建省級專家組,請蘇懷瑾同誌作為中醫代表即刻參會,攜帶相關診療經驗。”
“哐當”一聲,陸則衍推開診室門,白大褂的下擺還帶著風。他手裡的打印紙邊緣卷著,顯然是一路攥過來的,紙上的病例彙總表用紅筆圈著關鍵數據:“鄰市急診主任剛給我傳的,30份糞便樣本、20份血液樣本,連最新的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核酸都查了,全是陰性。血常規裡白細胞、中性粒細胞都正常,排除感染性腹瀉——西醫這邊暫時找不到病因,隻能被動補液。”
他把紙拍在桌上,指腹重重按在“脫水病例12例”上:“最麻煩的是脫水。有個6個月大的嬰兒,已經拉了18個小時,現在靠靜脈營養維持,家長在診室裡哭,醫生也沒轍。”
蘇懷瑾抓起桌上的《傷寒論》,指尖無意識地摳著書脊上的紋路。這時,視頻會議的邀請彈窗跳出來,參會人列表裡列著“鄰市疾控中心”“省人民醫院急診科”“省中醫研究院”,她點進會議時,屏幕裡正好出現鄰市疾控中心主任的臉——眼底的紅血絲像爬滿蛛網,下巴上冒出層青黑胡茬。
“蘇醫生來了正好。”主任的聲音沙啞得像砂紙摩擦,他身後的白板上貼滿病例分布圖,紅色磁釘在南部老城區密集得像片火燒雲,“現在確診病例已經523例,我們測了水源、菜市場的涼拌菜,甚至下水道水樣,都沒找到傳染源。剛接到報告,城南養老院出現12例聚集性病例,有位82歲的老人已經拉得意識模糊了。”
他調出患者症狀統計表,指尖在“水樣便”“畏寒”上敲了敲:“奇怪的是,所有患者都喊冷,哪怕室溫26度,也得蓋厚被子,說‘從骨頭縫裡往外冒涼氣’。腹痛是隱隱的墜痛,用熱水袋敷著能輕點兒——這些症狀,西醫沒見過對應的病。”
蘇懷瑾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氣象標注上——“鄰市近7日降雨量達180,南部老城區部分路段積水”。她忽然抬手,指著病例分布圖上最密集的區域:“張主任,這些紅釘密集的地方,是不是都是老城區一樓住戶?”
張主任愣了愣,翻出患者住址明細:“對!70的病例住在一樓,還有20住在地下室——這幾天下暴雨,老房子排水差,好多家牆根都滲水,有住戶說‘家裡潮得能擰出水,衣櫃裡的衣服都發黴了’。”
診室裡的吊扇慢悠悠轉著,吹不散突然凝重的空氣。蘇懷瑾指尖在桌麵上輕輕畫著圈,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水樣便屬‘水濕下注’,畏寒是‘寒象’,無感染指征排除‘實邪’,再加上潮濕環境——這很可能是中醫說的‘外感濕邪’引發的泄瀉。”
她看向鏡頭,目光掃過參會的西醫專家:“能不能麻煩張主任收集一份詳細的舌象和脈象記錄?比如舌苔顏色、厚薄,脈象是浮是沉、是快是慢——尤其是‘濡緩脈’按之如裹棉)的出現頻率,這對辨證至關重要。”
掛了會議,陸則衍遞來一杯剛泡的薑棗茶,杯壁上凝著細密的水珠。“濡緩脈?你懷疑是寒濕?”他記得蘇懷瑾講《傷寒論》時提過,“太陰病的脈象多濡緩,主脾虛濕盛。”
“還需要舌象佐證。”蘇懷瑾捧著茶杯,掌心的暖意慢慢滲進指尖,“但現在看,環境濕、症狀寒、無感染——這更像‘寒濕困脾’,而不是細菌病毒感染。如果舌象是白膩苔,那基本就能定了。”
窗外的天陰得像塊浸了水的灰布,風卷著遠處的雷聲滾過來。蘇懷瑾望著藥圃裡被雨水打蔫的薄荷,忽然想起祖父常說的“醫貴知時”——老祖宗早就說過“濕盛則濡瀉”,遇上連陰雨,脾胃弱的人最易受濕邪侵襲。
她把薑棗茶湊到嘴邊,溫熱的茶湯滑過喉嚨時,心裡忽然生出個念頭: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或許正是讓中醫“外感病診療”走出診室,站到公共衛生前線的機會。就像那些被雨水打蔫的薄荷,看似柔弱,卻能在需要時散出醒神的氣——中醫的智慧,或許也能在西醫無頭緒的時刻,找到破局的方向。
陸則衍的手機響了,是鄰市急診主任打來的,他接起電話,聽了兩句後突然提高聲音:“舌象?好!我們現在就組織老中醫去診室看舌象、摸脈,半小時後給你傳彙總!”
掛了電話,他看向蘇懷瑾,眼裡的焦慮淡了些,多了點期待:“他們說已經找了兩位退休老中醫去支援,很快就能有舌脈記錄——說不定,你真能找到西醫沒看到的關鍵。”
蘇懷瑾放下茶杯,杯底的棗核沉在杯底,像顆定盤星。她翻開筆記本,在第一頁寫下:“鄰市腹瀉疫情——待查:舌象苔色、厚薄)、脈象浮沉、緩急)、飲食史是否生冷)”,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在陰沉的診室裡格外清晰,像在為一場即將到來的硬仗,悄悄磨亮了武器。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