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秋的電話打進來時,蘇懷瑾剛核對完第三家藥店的藥材庫存。聽筒裡的聲音帶著明顯的顫音,背景裡是倉庫特有的嘈雜——紙箱摩擦聲、掃碼槍“滴滴”聲、還有人喊著“這批藿香夠不夠熬今天的量”。
“懷瑾,不行了。”林晚秋的聲音像被水泡過的紙,發皺卻透著急,“社區剛報上來,至少還需要5萬份湯劑。現在全市藥店的鍋都在熬藿香正氣湯,一口鍋一天最多熬200份,算下來得250口鍋連軸轉才夠——可我們找遍了,連中藥房的砂鍋都借了,也湊不夠半數。”
蘇懷瑾指尖在桌麵上劃著,目光落在桌角那盒疏肝茶包上——那是之前為上班族做的,把柴胡、陳皮打成細粉裝在濾袋裡,開水一衝就能喝。她忽然停住動作,指尖敲了敲茶包盒:“晚秋,我們能不能不熬湯劑?做成袋泡茶試試?”
“袋泡茶?”林晚秋的聲音頓了頓,“能行嗎?藥效會不會受影響?”
“能行。”蘇懷瑾拿起茶包對著光看,濾袋裡的藥粉清晰可見,“我們把藥材低溫粉碎,保留有效成分,按劑量裝袋。居民不用熬,撕開袋子用開水泡5分鐘,效果和湯劑一樣,還方便攜帶。之前做疏肝茶包時試過,吸收率沒問題。”她頓了頓,補充道,“而且能工業化生產,速度快。”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後傳來林晚秋猛地站起來的聲音:“我馬上去聯係中藥廠!”
掛了電話不到半小時,林晚秋的消息就發了過來,附帶一張藥廠廠長的名片照片:“找到一家有gp認證的本地藥廠,廠長說‘抗疫用藥,優先生產’,讓我們現在就過去談。”
蘇懷瑾趕到藥廠時,廠長正站在車間門口等。他穿著深藍色工裝,袖口沾著點藥粉,手裡捏著張藿香正氣散的方子:“蘇醫生,我剛看了方子。藿香、紫蘇這些藥,低溫粉碎60度以下)能保留揮發油,不影響藥效。兩條生產線騰出來了,現在就能調機器。”
車間裡,自動化設備正在預熱。蘇懷瑾看著技術員把藥材按比例倒入混合罐——藿香10g、紫蘇6g、茯苓15g、炒白術15g,都是方案裡的核心成分。“先混合3分鐘,讓藥材粉末均勻接觸。”技術員指著屏幕上的參數,“然後低溫粉碎到80目,既能快速析出有效成分,又不會讓藥渣漏出來。”
林晚秋盯著分裝機,眼睛熬得發紅卻亮得很:“每袋5g,正好是一次的量。濾袋用的是食品級無紡布,透氣又不漏粉,封口時壓上‘祛濕止瀉’四個字,居民一看就知道怎麼用。”她拿起剛試產的茶包,對著光看了看,“泡5分鐘就行,涼了還能隔著杯子溫,老人孩子都能操作,比熬湯劑省事兒多了。”
蘇懷瑾捏著茶包掂了掂,重量剛好。她走到留樣台,取了袋泡進溫水裡,看著淡黃色的茶湯慢慢暈開,和熬好的湯劑顏色幾乎一樣,鼻尖也聞到了熟悉的藿香香。“就按這個標準生產。”她對廠長說,“注意每批留樣檢測,確保有效成分含量達標。”
第二天一早,趙小胖帶著直播團隊進了車間。鏡頭先掃過混合罐裡翻滾的藥粉,再轉到分裝機——一個個白色濾袋從機器裡滑出來,封口處的“祛濕止瀉”字樣清晰可見。“家人們看清楚了!”趙小胖舉著話筒,聲音比平時高了兩度,“這就是救了幾百人的藿香正氣茶包,每袋成本才2塊錢!藥廠24小時趕工,現在已經生產出10萬袋,馬上裝車送疫區!”
鏡頭轉向打包區,成箱的茶包堆得像座小山,上麵印著“祛濕止瀉,溫服為佳”,社區誌願者正搬著箱子往貨車上裝,額角的汗在鏡頭裡閃著光。“這才是中藥該有的樣子!”趙小胖對著鏡頭說,“既能守住老祖宗的方子,又能跟上應急的速度——該傳統時傳統,該現代時現代!”
彈幕瞬間刷了起來:
“原來中藥也能這麼高效!刷新認知了!”
“這個好!不用熬藥,我媽在家就能泡,回頭我也備點。”
“為藥廠和誌願者點讚!這才是真正的抗疫速度!”
第一批10萬袋茶包送到疫區時,社區工作人員正推著小推車逐戶分發。住在一樓的李阿姨接過茶包,拆開一個湊到鼻尖聞了聞,突然就紅了眼眶。“這味兒……和我媽以前熬的藿香湯一模一樣。”她抹了把眼角,聲音發顫,“她走了五年了,這味道一出來,就像她還在這兒,知道我拉肚子,特意給我熬藥似的。”
她按照說明泡了一杯,吹了吹熱氣喝了一口,忽然笑了,對誌願者說:“比熬藥方便多了!以後天潮的時候泡一包,心裡都踏實。我得給外地的閨女寄點,讓她也備著。”
林晚秋把直播回放發給蘇懷瑾時,視頻裡正好拍到李阿姨喝藥的樣子。蘇懷瑾看著彈幕裡滾動的評論,指尖劃過一條:“以前覺得中藥就是慢慢熬、慢慢等,沒想到應急時能這麼快,還這麼有人情味。”
她想起祖父說的“藥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前總覺得傳統就是砂鍋慢熬,看著藥香嫋嫋升起;現在才懂,傳統也可以是自動化生產線,是濾袋裡的藥粉快速析出——重要的不是形式,是能不能把藥效及時送到需要的人手裡。
“這不是快。”蘇懷瑾給林晚秋回了條消息,“是該快的時候能快。工業化不是丟了傳統,是讓傳統能跑起來,能在最需要的時候,追上那些等著救命的腳步。”
窗外的陽光正好,藥圃裡的藿香苗又長高了些。蘇懷瑾拿起桌上的茶包,輕輕捏了捏——裡麵的藥粉很輕,卻像裝著能讓人安心的力量。她忽然明白,所謂傳承,從來不是把老法子鎖在過去,是讓它在新時代找到新的模樣,繼續護著那些需要溫暖的人。就像這袋茶包,帶著老方子的魂,卻用新的樣子,走進了更多人的日常。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