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其他社區的“取經”·模式複製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419章 其他社區的“取經”·模式複製

第419章 其他社區的“取經”·模式複製(1 / 1)

服務站的小會議室裡,吊扇轉得嗡嗡響,把牆角艾草香吹得滿屋都是。十多個社區代表擠在長桌旁,藍布衫、白襯衫、灰夾克擠成一片,額角的汗珠子順著臉頰往下滑——有人掏出手帕擦汗,有人對著風扇扇筆記本,最前排的城西社區王主任,乾脆把筆記本墊在膝蓋上,筆尖在紙頁上飛快移動,連額前的碎發垂到眼前都沒顧上捋。

“這‘慢性病管理包’的藍布包,針腳是有點歪啊?”橋東社區的李乾事舉著手機,鏡頭對著桌上的帆布包阿凱剛拿來當樣品)。包上“仁濟堂”三個字繡得樸拙,針腳有的寬有的窄,是林晚秋帶著員工繡的。他放大照片,連包側縫的紅繩都拍得清楚:“這尺寸正好能裝下小藥盒和血壓儀,回去我們也按這個做。”

王主任忽然舉手,筆記本上已經畫了半頁服務站布局圖——診區用紅筆標了“三張藍格子桌”,體驗區畫了個小血壓儀,連飲水機位置都打了個小三角。“小蘇醫生,”他把筆記本推到蘇懷瑾麵前,指著其中一行字,“‘李奶奶:膝蓋疼,怕苦,周三測血壓’——你們這健康檔案,連老人怕吃苦都記?我們社區老人總忘自己吃啥藥,兒女打電話來問,我們啥都說不清。”

蘇懷瑾讓阿凱打開旁邊的舊電腦,主機啟動時“嗡”了一聲。屏幕上跳出電子檔案係統,李奶奶的檔案排在最前麵:基本信息欄記著“高血壓8年,對青黴素過敏”;用藥記錄裡標著“每周三送藥,藥粉加山楂怕苦)”;血壓曲線是條淺紅線,最近兩周的點都落在“正常”區間裡;最底下的“備注”欄,是阿凱寫的“愛聽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複診時可聊劇情”。

“每個老人都有專屬檔案。”蘇懷瑾指著屏幕,指尖點過“備注”欄,“不光記病情,還記偏好。比如張老伯獨居,就標‘每周三下午需電話提醒吃藥’;周老伯愛喝濃茶,就寫‘中藥忌用茶水送服,需特意叮囑’。弟子上門送藥時,會帶著筆記本,把老人當天說的‘睡眠好了’‘膝蓋沒那麼疼了’都記下來,回來同步到電腦裡。”

她從桌下拎出一摞《社區服務站運營手冊》,封麵是米黃色的,印著老槐樹和服務站的簡筆畫。“這裡麵有管理包的詳細方案——藥盒尺寸5x3,老人好拿)、便簽內容要寫‘站著走三分鐘’這種具體提醒,彆寫‘注意休息’);還有弟子培訓流程,從認藥到怎麼跟老人聊天比如‘彆問“你還記得吃藥嗎”,要問“今天藥是早上吃的嗎”’)。”她給每人遞了一本,手冊裡還夾著個u盤,“這裡麵有電子檔案模板,你們拷回去就能用。”

有個戴眼鏡的代表摩挲著手冊封麵,忽然搓了搓手,聲音有點猶豫:“蘇醫生,不瞞您說,我們社區也想搞中醫站,但總怕……你們仁濟堂是金字招牌,我們學走了模式,會不會搶了你們生意?”

這話一出,會議室裡忽然靜了靜,連吊扇的嗡嗡聲都聽得清楚。蘇懷瑾卻笑了,指了指窗外——晨光裡,服務站門口已經排了隊,李奶奶正幫張老伯搬小馬紮,兩人手裡都攥著病曆本。“您看,”她聲音輕卻清楚,“中醫不是仁濟堂的,是大家的。就像河坊街老槐樹下的薄荷,種在這兒能驅蚊,挖去城西社區的花壇裡,照樣能驅蚊。能讓更多老人下樓就看上病,不用再折騰坐公交去總院,才是真本事。”

她想起祖父常說的“醫者求同,不求獨”——好方子要讓更多人知道,好模式要讓更多地方學會,不然老人們還在為“看病遠”犯愁,再厲害的本事也沒用。

王主任“啪”地合上筆記本,站起身時帶倒了身後的小馬紮,他彎腰扶起來,手卻緊緊攥著手冊:“蘇醫生,我們社區下周就動工改服務站,診區就按你們這布局來,三張桌子,藍格子桌布——到時候一定請您去看看,給我們把把關。”

“一定去。”蘇懷瑾點點頭,又指了指阿凱,“這是阿凱,他最熟悉這些流程。你們回去有任何問題,隨時給他打電話,他會把電子模板、培訓要點一條條講清楚,保證你們能直接上手。”

阿凱趕緊掏出筆,把手機號寫在每個人的手冊扉頁上,字跡工整:“這是我手機號,24小時開機。要是不知道怎麼教老人按穴位,我可以過去示範;要是電子檔案不會建,我遠程教你們操作。”

代表們拎著手冊往外走時,走廊裡的艾草香混著晨光飄過來。李乾事邊走邊給同事發語音:“記著啊,回去先找裁縫做藍布包,就按仁濟堂那個尺寸,針腳不用太齊,看著親切……”王主任則把手冊抱在懷裡,像抱著個寶貝,下樓時還在跟同行說:“我看那健康檔案裡記‘老人愛吃甜口’這點好,咱們也得學,治病不光要開藥,還得讓老人願意喝。”

阿凱站在門口送他們,看著那些背影消失在老槐樹下,忽然想起剛才蘇懷瑾說的“薄荷”。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心——剛才給王主任遞手冊時,對方握了握他的手,力道很足,像在說“拜托了”。

他忽然懂了蘇懷瑾為什麼願意把這些“看家本事”都交出去。中醫的傳承哪是什麼“獨家秘方”?不是把方子鎖在抽屜裡,不是把模式攥在手裡,是像蒲公英那樣,把能幫人的法子撒出去——撒到城西社區,撒到橋東社區,撒到所有有老人盼著“家門口有個中醫站”的地方。

風從老槐樹裡鑽出來,帶著薄荷和艾草的香,往街那頭飄去。阿凱摸了摸口袋裡的手機,想著等下要把電子檔案模板再檢查一遍,給王主任發過去。他知道,這香味飄得越遠,就有越多老人能像李奶奶那樣,站在樓道口就看見中醫站的暖光燈,不用再為“看病遠”犯愁了。這才是最實在的傳承。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主神,你家小崽子又在發瘋了 風流人生從打工開始 我的男友是西索 人性的鐵律實用寶典 符針問骨 西遊之方寸山二師兄 職業舔狗撩到病嬌,我遭老罪了 霍總,太太想跟你離婚很久了 讓你當黑手套,你給人去城市化 我有神獸,春江水暖好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