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名中醫評選·基層的推薦信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481章 名中醫評選·基層的推薦信

第481章 名中醫評選·基層的推薦信(1 / 1)

秋分的日光斜斜切進仁濟堂診室,窗台上那盆薄荷被曬得卷了邊,卻偏有兩三片新葉從老莖裡鑽出來,沾著午後的熱氣,依舊透著清冽的香。蘇懷瑾剛結束一場線上會診,指尖懸在手機屏幕上方沒收回——那位定居海外的糖尿病患者,三個月前發來的舌照還是舌紅少津、裂紋如蛛網,此刻照片裡的舌苔已轉成淡紅,邊緣的齒痕淡得快要看不見。她指尖似乎還留著視頻問診時,隔著屏幕"搭脈"的記憶:從最初的細數無力,到如今緩和有力,像初春解凍的溪流,終於有了從容的節奏。

"瑾姐!瑾姐!"趙小胖的大嗓門撞開木門,他抱著個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藍布帶子勒得肩膀發紅,繩結處還沾著郵局的紅戳,"郵局老張說這是這周第三批,全是給您參評的推薦信!他還說,縣裡來的郵遞員特意囑咐,有個青稞紙信封得輕拿輕放,裡麵夾著"寶貝"。"

帆布包一傾,信件嘩啦啦湧出來,堆在紫檀木診桌上,瞬間沒過了半本攤開的《傷寒論》。最頂上的牛皮紙信封印著某縣中醫院的紅色公章,邊角被郵遞員的手指磨得發毛。蘇懷瑾拆開時,一遝信紙帶著油墨和煙草混合的氣味飄出來,首頁是密密麻麻的簽名,鋼筆字、圓珠筆字、甚至還有幾個歪歪扭扭的鉛筆字,像一片擁擠的樹林。

"蘇醫生,您還記得三年前那個張大爺不?"打頭的字跡帶著點激動的顫抖,墨水在紙頁上洇出細小的暈,"就是那個吃四種降壓藥還天天頭暈的老供銷社會計,總說"頭重得像頂了口鐵鍋"。按您《中西醫結合高血壓指南》裡的天麻鉤藤茶方子調理,現在西藥減到兩種,上周複診時扛著半袋土豆來的,說"頭不暈了,能幫老伴喂豬了"。"

信裡夾著張對折的統計表,複印得有些模糊,卻能看清紅筆圈住的數字:推廣指南前,縣醫院高血壓患者達標率35,其中敢嘗試中藥調理的不足10;如今達標率72,主動要求開中藥茶包的患者超過60。"護士小王昨天跟我念叨,說現在患者見了就問"有沒有蘇醫生那樣的茶包","寫信的醫生在末尾畫了個笑臉,"這可比任何獎狀都實在啊。"

蘇懷瑾正往下翻,一片乾枯的紅景天從信封夾層裡滑出來,紫色花瓣蜷成小團,卻依舊能看出完整的星形,像被陽光吻過的痕跡。這是卓瑪寄來的,信封是用青稞紙做的,邊緣毛糙如麥芒,上麵用藏文和漢文並排寫著地址——漢字筆畫歪歪扭扭,像剛學步的孩子,卻每個都用力往下按,紙背透出深深的壓痕,仿佛能看見卓瑪握著筆,一筆一畫較勁的模樣。

"蘇醫生,紅景天收完了。"信裡夾著張褪色的照片,背景是連綿的綠色田壟,藏民們蹲在地裡采收,每個人手裡都捧著紫紅色的根莖,笑得露出白牙。卓瑪的字裡帶著高原陽光的熱烈:"今年又多收了兩成,卓嘎說要跟您學中醫,現在每天背《藥性賦》,說"以後要像蘇醫生一樣,讓紅景天幫更多人"。"照片背麵,用鉛筆歪歪扭扭畫著個笑臉,旁邊寫著"謝謝"兩個字,筆畫裡還沾著點紅景天粉末,紅得像高原的太陽。

辦公桌最下層的抽屜裡,鎖著個藍布盒子,是李奶奶去年親手縫的,針腳密密匝匝。裡麵全是社區老人們的"慢性病日記",最上麵那本藍布封皮的,邊角都磨得起了毛,卻用紅線仔細縫了邊。李奶奶總說:"這本子比存折金貴,記著我的命呢。"

第一頁貼著她剛來時的舌苔照——舌體胖大得像泡發的饅頭,邊有齒痕,苔白膩得能刮下一層。最後一頁是上周拍的,舌體瘦了圈,齒痕淡得快看不見了。"3月5日,小棠醫生教我熬黃芪粥,說"氣虛的人要像養花兒似的慢慢補"。"李奶奶的字顫巍巍的,卻一筆一劃很認真,"今天爬三樓,居然沒喘,還幫老張拎了半袋米——他總說"你這身子骨,以前連瓶蓋都擰不動",現在服了吧?"

張老伯的本子更像個剪貼簿,報紙上但凡有蘇懷瑾的報道,都被他剪下來貼得整整齊齊,還用透明膠帶仔細封了邊。有篇講ai舌診儀的報道,他在空白處用紅筆寫著:"這機器好是好,但不如小蘇醫生摸脈準。上次我半夜心絞痛,在群裡發舌苔照,ai說"氣滯",小蘇醫生讓我按內關穴,說"脈肯定弦緊",按了沒五分鐘,真不疼了——這就是本事!"

陸則衍推門進來時,正看見蘇懷瑾蹲在地上,把這些信分門彆類捆好。陽光從她發間漏下來,在信紙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粉。"評審組看到這些,怕是要被震住。"他拿起最上麵一封,是市一醫院張主任寫的,信封上印著"主任醫師"的頭銜,燙金的字在陽光下閃著光。

當年學術會上,這位老專家曾拍著桌子說:"年輕人懂什麼辨證,不過是拿古人的話唬人。"此刻信裡的字跡卻透著坦蕩:"蘇懷瑾讓我汗顏。去年我帶的進修醫生,用您的"痰濕體質調理方"治好了一個頑固性失眠患者,那患者說"吃了三年安眠藥,不如喝三個月陳皮茯苓茶"。我翻了您的病例,每個方子都有脈診記錄、舌苔對比,還有實驗室的指標佐證——這才是中醫該有的樣子:不故弄玄虛,能讓人實實在在看到效果。"

蘇懷瑾把卓瑪的紅景天標本夾進筆記本,指尖觸到那些細小的絨毛,忽然想起祖父常說的:"當醫生的,不用急著要名聲。患者的口碑,就像藥材的藥性,時間越久,越顯分量。"

此刻,這些來自縣醫院、藏區田壟、社區菜場的信,堆在桌上,沉甸甸的。它們沒有華麗的辭藻,紙頁上甚至還沾著藥粉、泥土、淚痕,卻比任何獎杯都更讓人踏實——因為每一頁紙、每一個字,都是中醫紮根在生活裡的證明,是老百姓用真心寫下的"推薦信"。窗外的薄荷又舒展了些,清冽的香氣混著信紙上的墨香,在診室裡慢慢漾開。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魅魔家訪,你的S級天賦我收下了 竊語心獵手 惟願年年君不安 主神,你家小崽子又在發瘋了 風流人生從打工開始 我的男友是西索 人性的鐵律實用寶典 符針問骨 西遊之方寸山二師兄 職業舔狗撩到病嬌,我遭老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