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影片的拍攝中,顧胤所飾演的“小四”迎來了他獨自敘事線的首場戲。
嚴格來說,這並非“小四”在影片裡的初次亮相,但第10幕是以他的個人視角切入,標誌著小四的敘事的開始。
首次出現是在夜幕籠罩下的牯嶺街巷弄中。
導演楊昌之前就講過戲,此時他以靜止的中景鏡頭開啟這一幕,“小四”從畫麵右側入畫,他推著自行車,步伐緩慢而沉重。
他獨自一人推著車行走在巷子裡,四周是昏暗的路燈,兩旁是斑駁的牆麵。
遠處不時傳來狗叫聲,夾雜著零星的對話聲,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清晰,而“小四”的腳步聲卻輕地幾乎消音。
路燈的側光斜斜地打在“小四”的臉上,形成半明半暗的光影。
小四推車的速度很慢,他以一種略微僵直的姿勢緊緊握住車把,隻有當周圍嘈雜聲出現變化時,他的手指才會下意識地調整位置,時而握緊,或是輕微鬆動,整個動作顯得緩慢而機械的。
在看他的表情,嘴角微抿,眉頭輕輕蹙起,眼神雖然直視前方,卻沒有絲毫焦點。
他的沉默與周圍略顯嘈雜的環境格格不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楊昌透過鏡頭,看到顧胤的眼睛。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隨即示意攝像頭輕微推近,跟隨“小四”的身影,但始終維持著中景範圍,以保證畫麵的整體感和敘事節奏。
顧胤所展現出的“空白表情”,恰到好處地契合了楊昌對於“小四”這個角色的要求。
“好,卡!”隨著楊昌洪亮的聲音傳來,顧胤瞬間從“小四”的角色中抽離出來。
而周圍的工作人員則停下手中的動作,目光齊刷刷地盯著導演,等待他重新審視這一段拍攝內容,判斷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這是一場“小四”的無聲戲份,沒有一句台詞,全靠顧胤的表情作為核心來傳遞角色內心複雜的情感。
當顧胤走來,周圍工作人員的目光又或明或暗地聚焦在他身上。
在此之前,他們在私下交流時就曾不止一次地猜測,顧胤一個新人能在試鏡中脫穎而出,必定是有緣由的。
在他們看來,顧胤要麼擁有精湛的演技,要麼在某些方麵高度契合小四的選人標準。
畢竟,楊導在選角一事上向來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眼光,從不理會投資人的無端乾涉。
試圖憑借關係塞進劇組的人,若是沒有真才實學,楊導會果斷地將對方拒之門外。
此刻,親眼目睹他的表演後,是真的被驚訝到了。
顧胤沒有一句台詞,僅通過麵部表情與肢體動作的配合,就將“小四”敏感、內斂的性格表現得淋漓儘致。
他有著自己的表演風格,抓得住微表情。
這個新人不簡單啊!
“哇,真厲害!”
“他真的好會演戲啊!”
“沒有一句台詞,都演得那麼好,被帶進去了,真的很有天賦。”
讚歎聲此起彼伏,顧胤隻靜靜地站在導演身後,看著鏡頭裡的自己,耳邊傳來的都是這些的誇讚。
而與顧胤的淡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俊輝,他聽著眾人一疊聲的誇讚,嘴角都快咧到天邊去了,臉上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喜悅。
眾人都等著楊昌的指令,但他並沒有立刻宣布這一條是否通過,隻是平靜地開口道:“拍第五十六場。”
第五十六場戲,是小四和明靈一起走過這條街的場景,也是兩人初次建立連接、第一次同行的畫麵。
這一幕看似親密,卻有著錯位的隔閡。
小四偶爾會偷偷側目,瞥向明靈,在路燈的映照下,他的瞳孔因緊張快速閃爍,那細微的變化,讓小四在明靈那暴露了少年的悸動。
明靈側對著小四說話,可她的視線卻常常越過小四,看向遠處,仿佛在刻意回避著什麼。
明靈輕聲問道:“你每天都走這條路?”
小四聽到這個問題,不自然地嘴角揚起,似笑非笑,他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笨拙地回道:“...嗯,從初中開始。”
看到小四,這般笨拙的模樣,明靈笑出聲來,但笑意並未到達眼底。
她拍了拍小四的肩膀,笑著說:“那你還是我的學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