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
顧胤被行程塞得滿滿當當的日程表,終於在校方麵對請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快堅持不下去時清空了。
演唱會隻剩下月初的終場。
電影節的這塊上,也完成了三個電影節的行程,這讓顧胤從現在直到2月都沒有了再為電影節請假的煩惱。
不僅沒了請假的煩惱,電影節獎項方麵也是捷報多多,顧胤憑借《血染牯嶺街》,在金雞獎和金馬獎的上大放異彩,再次收獲了最佳男配獎和最佳新人獎。
還有《沉沒之地》,雖然沒趕上金雞獎和金馬獎的報名截止時間,遺憾錯過。
但它在都靈國際電影節b類評選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編劇獎。
每一個電影節獲獎,都說明這是大眾對作品質量的高度認可,更何況還有個人獎項加身,這讓顧胤這段時間在娛樂圈裡著實刷足了存在感。
然而,在這光芒背後,質疑聲又怎會缺席?
從電影開始就有人質疑、眼紅,臟水是一波又一波。
電影圈,遠遠比其他圈子來得殘酷。
有人嶄露頭角,就意味著有人的資源被吞噬。
那尚未出頭的人,想要出頭的人,誰不想把這個有獎項加持、票房加身的踩下去,好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上位呢?
隻不過,一直以來都沒有能給予他致命一擊的機會。
現在他一個接一個地拿獎,誰還會想不開在這個時候招惹他呢?
最開始黑手那麼多,就是太想當然了,把顧胤看成一般沒有實力的流量明星,以為觀眾不會買流量的賬,那到時候隻要稍微操作一下輿論,就能讓所謂的流量效應失靈,引發觀眾的反感。
如此一來,既能製造大量話題度,讓資本對未來的合作有所顧慮,再來如果成功了,還能讓他參演的電影票房不佳,那不就更好了,畢竟誰會願意繼續請一個“老鼠屎”呢?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顧胤不僅能扛票房,而且每一部作品都穩定發揮,成功在電影圈立住了腳跟。
尤其是他在電影節上保持著百分百的拿獎率,隻要有個人獎項,就必定有獎項到手,從那之後,就沒有人在這個時候質疑了。
顧胤此刻風頭正盛,獎項加身是代表了有製度化的肯定,自身有票房號召力又意味著有資本會做護城河,為他保駕護航。
在這個圈子裡,專業性和利益可以說是被高度重視的。
對一個有行業權威的認證,被資本所看重,有演技且積累了公眾信任的演員。
這樣一位演員,其他人不會再輕易下手。
因為一旦出手,很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最終波及到自己。
更重要的是,顧胤本人行事作風上,讓人抓不住把柄,粉圈媚粉他們也試過了,但大眾不僅沒有反感,還讓他多了不少粉。
再說他身後的粉絲也不是好惹的軟柿子,而他背後的華英娛樂更不會是。
工作室的行事上你就可以看出,一旦有人對顧胤使手段,隻要超過了小打小鬨的範疇,華英娛樂就沒有一次是坐視不管,或者拖拉的。
看看他們反黑的速度就知道了,隻要輿論風向稍有不對,出現負麵話題,華英反手就是一張律師函,而且是那種打到底、絕不協商的強硬態度。
一套組合拳下來,營銷號都不敢亂發黑稿,生怕一不小心觸到他們某個點,被一紙訴訟快遞上門。
沒有了那些糟心事,這段時間粉絲們的追星體驗可想而知有多舒心。
突然間沒有了不長眼出來找存在感的人,粉絲們甚至還有點空虛。之前那些人有多囂張,現在就有多安靜。
胤丹們始終秉持著絕不先出手的原則,因為對方先動手,就成了“規則破壞者”,她們就有了被動反擊的道德正當性。
隻要忍到對方犯錯出手,就不會牽連到顧胤。
畢竟後發者享有“正當防衛”的解釋權。
那既然其他家都不來“互動”了,她們就隻能多看看自家弟弟了呀。
粉絲都能舒心追星,顧胤所在的團體自然就更舒心了。
個人票房成績以及獎杯數的不斷刷新,所帶來的影響力是很多的。
單說遞到他手中的劇本,在他這個年齡段,這樣的待遇已經是最好的,沒有之一了。
還有就是原本已經淡定的校友們,如今又淡定不起來了。
顧胤再度陷入走到哪兒都被眾人圍住的境地,圍觀力度已經到了讓尤遠一下課就想拔腿就跑的那種。
隻是良心不允許他這麼做,畢竟他那兩個小弟可是給了保鏢費的,他隻能舍己,將顧胤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
“天呐,我這感天動地的兄弟情啊!”尤遠如是感慨道。
哎哎哎,跑遠了,還是得回到正題,接著說說劇本的事兒。
送來的劇本題材很豐富。
應該是看顧胤,參演的三部劇都是不同類型的原因,所以劇組遞上來的本子也是五花八門,隻不過懸疑題材占了大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無非是想借著《沉沒之地》的東風,盤活他們手中的本子。
可惜想錯了,顧胤團隊在了解之後,並不想選擇這類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