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看到了,這是一個以遊學團的形式組成嘉賓團,然後實地進行名作尋跡體驗的真人秀。”
“但它更側重生活化體驗,不像《典籍裡的中國》那樣以戲劇演繹為主,也不像《國家寶藏》專注於文物解讀。
《雅集手記》的特色就在於‘生活化’——既融合了文化探索與真人秀的互動感,又從衣、食、住、行、玩等多角度還原古人生活場景。
嘉賓們會穿上對應朝代的服飾,品嘗古法美食,體驗古代日常技藝,甚至複刻古人的社交雅趣,比如曲水流觴、投壺博弈這類活動。
讓文化不再是書本裡的文字,而是可觸摸的生活細節。”
顧胤聽完,覺得方向上沒有衝突,便點了點頭。
綜藝的錄製周期短,但放映的時間是將戰線拉長,以此來持續曝光培養忠實觀眾,觀眾接觸頻率越高,更容易形成“習慣性觀看”。
心理學上的“曝光效應”就提到了這點,重複出現的事物更容易讓人產生好感,這也是電視劇比電影更吸粉的關鍵。
劇集體量帶來的持續曝光、受眾覆蓋廣度,以及相對低的觀看成本,都讓演員能更深入地滲透進觀眾視野。
更何況現在電視劇圈還在借鑒偶像粉圈的運營模式,進一步放大了這種曝光優勢。
因為大多數電影演員在曝光上都要麵臨一種情況,那就是電影製作周期太長,如果隻靠社交平台互動根本滿足不了粉絲的期待,所以電影演員吸粉就沒有電視劇或者綜藝吸粉多。
顧胤他自己是選秀出身,自帶粉絲基礎,雖然彌補了電影人曝光的短板,但是也不能沒有讓空窗期太久。
而且胤丹也天天問他:演唱會還沒開始,要不要去客個串;要不要參加個綜藝。
她們的消息渠道多得很,連他拒絕過哪些綜藝邀約都一清二楚。每次他推掉一個,粉絲們表麵上說的好聽,說“我們阿胤隻想專注作品”。
轉頭就在他來超話互動時,集體在評論區裡哭天喊地,還一個賽一個的委屈,一句話裡巴不得加十個八個悲傷的表情。
“我們最近的綜藝都是出道那年的了,我真的很想看綜藝胤”
“算了我們苦點沒關係,彆苦著阿胤了,他也很忙的,我們要乖一點,哭哭哭”
“沒事的,沒事的,不就是看不到新鮮的你嗎?我沒事的,我不哭……熊貓頭抹淚.jpg”
顧胤扶額:你們句句說沒事的,句句都在哭。
最後隻能保證:“會好好選,爭取今年錄一個。”
都保證了,如果連自家公司參與的項目都推了,她們怕是又要集體“淚灑超話”。
但是能怎麼辦呢,隻能寵著。
她們想要的,都會有的。
顧胤想的是他喜歡,她們也歡喜,剛好皆大歡喜。
而常虹考慮得更遠:這個綜藝能不能真正實現“雙方得利”。
娛樂圈裡,利己才是個體的生存法則,沒人需要無條件犧牲。
她得確保節目既能給顧胤帶來自然的曝光,又不消耗他的路人緣;既能展現他的文化素養和綜藝感,又能和他後續的電影資源形成互補。
畢竟,流量是把雙刃劍,隻有精準的曝光才能轉化為長久的競爭力。
當然,這個綜藝策劃案既然送過來了,常虹心裡門兒清公司的盤算,一個頭部明星,向來是招商ppt上的核心亮點。
而顧胤,就是那個能說服廣告主心甘情願掏腰包的“硬通貨”。
公司有公司的考量,她也有。
策劃案既然遞到了顧胤麵前,那我們真要接下這個綜藝,那絕不是去扶貧的,這裡麵的好處,都要掰扯清楚。
“我想要讓你接的原因,一來是,”常虹條理清晰地分析道,
“這是我們公司出品的綜藝,最起碼不用擔心被惡意剪輯,能最大程度保證你的形象。公司想借你現在的熱度,讓節目未播先火。
我們呢,也能借著這個機會,打破‘歌手’或‘演員’這類單一標簽的束縛。我們要讓你的名字,重新定義‘全能藝人’的新標準,以此來凸顯你跨界能力的獨一無二。”
“二來,就是這個綜藝的角色定位了。”她頓了頓,語氣加重了些,“這是個高度貼合政策主流的項目,隻要節目能成功出圈,我們就要坐實你‘青年文化代言人’的名頭。
我們雖然和央視合作不少,但這種‘根正苗紅’的標簽,誰會嫌多呢,對不對?”
顧胤笑笑,點頭:“好。”
常虹也笑了下,繼續補充道:“主要這個回報率很高,既能吸引z世代關注傳統文化,進一步幫你積累路人緣。再來也是能再次獲得官方層麵的認可。
‘根正苗紅’的隱形價值太高了,資源傾斜是一方麵,隻一條公眾形象權威性,就比什麼都要強。
我和你說過,有這類正麵標簽的藝人,在商業賽道的寬度和層級,都比那些無標簽的平均高出42以上。
現在監管環境這麼嚴,有了這個護身符,可以讓你的作品都能降低觸碰政策紅線的風險,還能為你的商業活動構築一道護城河,更是一個很好的公關素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顧胤耐心聽完,再次點頭,“虹姐,這個綜藝,我會接的。”
“那行,”常虹見他鬆口,立刻說道,“我會跟策劃部那邊對接好。節目現在還在細化策劃階段,不過備案表已經批下來了,等三輪招商結束,估計還得一兩個月時間。”
“行,”顧胤應道,“隻要彆和我現有的行程衝突就好。”
常虹聞言笑了:“這你放心,怎麼著也不會跟你的演唱會撞上的。”
顧胤頷首:“那我這邊就沒什麼問題了。”
“好。”
兩人就綜藝的事達成一致,常虹這才想起今天要跟顧胤商量的正事。
她眉頭微蹙,語氣也嚴肅了幾分:“對了,聖豐文化傳媒的老總,又和陳總打了電話,主要還是詢問演唱會票價的事,問是不是就這麼定了,確定不再調整一下。
總的來說,他們對咱們定的票價還是不太滿意,擔心這個價格一出來,你會被同行排擠。”
顧胤聽完,隻覺得有些無語:“姐,他們拿總票房15的分成,還覺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