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結束剛過一周,顧胤的便收到了《生死門》劇組的集訓通知。
自此,他原本“白天上課+放學後八極拳特訓”的規律生活,徹底切換成了“日間集體集訓+夜間武術加練”的連軸轉模式。
為了精準貼合原著“半科學半玄學”的獨特風格,劇組在籌備階段就明確了方向:既要保留為戲劇效果服務的藝術加工空間,又必須在專業細節上做到嚴絲合縫。
這意味著,短時間內,每位主要演員都需要學習大量相關知識。
畢竟,盜墓題材的核心魅力之一就在於其專業性不能缺。
因此,《生死門》的集訓計劃堪稱全能特訓營——除了常規的體能強化、耐力提升、動作設計與武術指導外,還特彆增設了專業知識學習。
劇組專門邀請了民俗專家,為演員們係統講解風水羅盤、八卦方位的推演,以及那些散落在古籍中的盜墓行規與禁忌。
集訓啟動前一周,導演組就將詳細的培訓日程表下發到了每位參訓演員手中。
與常規劇組不同,《生死門》的集訓更側重“實戰先行”,前中期幾乎全是高強度的技能實操與體能打磨,劇本圍讀則是被安排在了開機前,為了能讓演員們更好的帶著實踐感悟反哺角色理解。
“這次拍攝環境會比大家想象的更艱苦,所有入組演員必須通過集訓考核。”導演還特意備注了一句。
隻要翻開過劇本的人都知道,全片近七成戲份都發生在危機四伏的地下墓穴,剩下的三成則由現代戲過渡與回憶殺片段構成。
如此高占比的探險劇情,意味著演員們將麵臨密集的動作戲挑戰,對身體素質與團隊協作能力的要求不言而喻。
因此,集訓前半段的日程被排得滿滿當當,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體能訓練首當其衝,負重越野、攀爬、核心力量循環等項目輪番上陣,都是為了更好適應在模擬墓穴探險中可能遭遇的極限體力消耗場景。
接著,為了在鏡頭前呈現出靈活矯捷的身手,演員們還得學習柔術的基礎發力、匕首的攻防技巧,以及繩索攀爬、速降等戶外生存技能。
當然,最核心的訓練科目,莫過於團隊協作與默契培養。
導演組特意設計了多個情景模擬任務,一來強化演員間的肢體配合與眼神交流,二來則訓練他們在突發狀況下的即興反應與表演張力。
畢竟,墓穴中任何一個微小的失誤都可能致命。
當然也為了讓小團隊在訓練中能有生死與共的氛圍感。
訓練分組的第一天,顧胤處理完學校的瑣事才匆匆趕往集訓基地。推開圍讀室的門時,裡麵已坐著兩位演員。
聽到動靜,兩人停下交談,同時將目光投向門口。
“顧老師來了啊。”兩位前輩笑眯眯地跟顧胤打招呼。
其中先起身的是臉上掛著溫和憨厚的笑容,在圈內以演技紮實著稱的謝忱。
另一位也隨之站起,她正是憑借多部文藝片斬獲影後的吳琪琪。
“不好意思,我來晚了。”顧胤連忙躬身致歉,順手拉過一把椅子在兩人對麵坐下,“謝老師、吳老師,你們來很久了吧?”
吳琪琪的聲音溫柔:“沒有,我們也剛到。”
謝忱接過話頭,“哎呀,終於見到真人了!你之前那輪巡演,我和我太太愣是一場票都沒搶到,彆提多遺憾了。
幸好你最後一場開了線上直播,我和我太太是守在屏幕前看完的,唱得是真好,舞台效果也很絕!
特彆是你半蹲,跟著節奏搖頭晃腦唱歌那段——”
他比劃著當時的動作,忍俊不禁道:“我太太子在那裡就捧著臉,嘴角控製不住地上揚。
彆說她,我看著都不自覺跟著笑。下次說什麼也得去現場感受一下!”
謝忱口中的“搖頭殺”,是那場演唱會在熱搜上刷屏的名場麵——顧胤隨著鼓點左右輕晃腦袋,唱到動情處微微抿嘴,一對酒窩在燈光下若隱若現。
那套行雲流水的賣萌組合拳,直接讓顧胤搖頭殺的詞條在熱搜榜上殺瘋了。
顧胤連說了好幾聲“謝謝”,“到時候一定給您和嫂子送票。”
吳琪琪在一旁幽幽的道:“顧老師,我也搶不到票。”
顧胤連忙表示,“有的,吳老師也有的!”
吳琪琪忍著笑,“那就好,我也想去現場看。謝老師,嫂子看顧胤演唱會你就沒吃醋啊。”
她的笑容中帶著一絲狡黠。
謝忱厚顏無恥的回答:“當然沒,我太太最喜歡我!”
沒有合作過且第一次見麵的雙方多少會有點尷尬,被兩人這麼一打趣,氛圍一下子就輕鬆了下來。
這兩人本就是有過合作的老搭檔了,如今也都處在事業黃金期。
前者是影視雙棲演員,26歲時憑借一部喜劇片嶄露頭角,兩年後,也就是四年前,又憑借《奇遇記》以34.6億票房,登頂當年華國電影市場。
今年年初,他又憑借還沒上映播出的《親愛的》提名金馬獎影帝,是一位帶有喜劇標簽、亟待轉型的實力派演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