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低頭沉思,之前找人、找水、找河都有答案,可現在卻沒有,生物還有答案,說明一定有生物。
可我剛才乾了什麼?答案為什麼變?是發現自己不會饑餓,還是說發現自己不是人類,所以答案就消失了。
“我是人,我是人....離最近的人有多遠?”陳一默默進行自我催眠。
【....】
“嘶,應該是自己意識改變了,雖然說自己應該是人,但潛意識裡已經不是。”
“距離自己最近的同類有多遠?”
【1367萬8545.46步】
“又有了,同類嗎?這該怎麼理解?我是真的不能算人了,但到底是什麼種族呢?看來這個問題隻有去找到同類才能知曉。”
“距離最近的水有多遠?”
【....】
“這個還是沒有。”“距離自己能喝的有多遠?”
【最近的能喝的65萬7812.13步】
“現在又有了,之前應該是我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人,知曉人是要喝水的,所以有答案,現在知曉自己不是人,還是要找水的話,水這種物質這裡是沒有的啊,但還是有我能喝的。”
“可我現在又不會乾渴,能喝的有什麼作用?”
【緩解疲勞、保持愉悅】
“???這個答案有點意思啊,我現在不會饑餓、不會乾渴,卻會疲勞?”
“我什麼時候會疲勞?”
【....】
“是沒有參考嗎?”“我按剛才的速度走路,走多久會完全疲勞?”
【127萬5634步後】
“那這種情況可以找到喝的。剛剛提問的生物,可以吃嗎?”“有什麼用?”
【可以,補充能量】
“是什麼生物?”
【....】
“看來是自己未見過的物種,但可以吃。能喝的方位在哪裡?能吃的方位在哪裡?”
【能喝的右前方37.2°方向,能吃的右前方38.3°方向】
‘幸好,在一個方位,那就先找喝的、再找吃的,最後去找同類。’
“那我要不要先找個武器呀?最近的生物是動物還是植物?”
【....】
“既不是動物,又不是植物,卻是生物,不會是菌類吧?”
【不是菌類】
“那是什麼?”
【....】
“好煩,到底是什麼啊,是全新的物種嗎?”
【是的】
“那是能動的,還是不能動的?”
【能動的】
“我去吃它,有危險嗎?”
【沒有】
“那就好。”陳一長蘇一口氣,又反應過來:“吃的沒危險,喝的呢?”
【沒有】
看來要多提提問題啊,不然一不小心就陰溝裡翻船。
“周圍有石頭嗎?有礦石嗎?”
【最近的石頭在右後方步,最近的礦石右後方步】
後方,精力不適合再往後走。
“周圍有木頭嗎?”
【....】
“周圍有能給我當武器一樣的東西嗎?”
【右前方38°104步】
剛好和食物、水一個方位,出發。
一路上走走停停,左看看,右看看,不知走了多久,終於達到“水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