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悟善惡
第一章金鑾驚變
淩霄寶殿內,玉皇大帝張興東手持奏報,麵色凝重。東海龍王的表章上,赫然寫著:“南海鮫人部落遭屠,泣血珠儘碎,七十二珊瑚宮成廢墟。”殿外忽有金光閃現,托塔天王李靖抱恙來稟:“人間新出一魔修,號血手人屠,已屠三郡,吸魂煉魄之術致使方圓百裡生機儘滅。”
“傳雷部正神!”張興東拂袖而起,九龍冠上明珠驟亮,“著雷公電母下界,務要除此大惡!”話音未落,殿角陰影中竟有黑霧翻湧,一道佝僂身影拄拐而立:“陛下可曾想過,為何人間惡念不絕?”
竟是太上老君。老君拂塵輕揮,殿中浮現水鏡,映出人間景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貪官汙吏嚴刑逼供,草民抱屈喊冤;更有甚者,為奪田產將幼童沉塘。張興東瞳孔驟縮,見那沉塘幼童眼中竟無恐懼,唯有麻木死寂。
“陛下久居九霄,可曾細觀人間疾苦?”老君聲音低沉,“大慈大悲者,多困於螻蟻之軀;大奸大惡者,常居廟堂之高。此等亂象,非雷霆之威可根治。”
第二章微服下界
三日後,東土大唐邊境小鎮,出現一青衣老者,身旁跟著個挎竹籃的書童——正是玉帝與太白金星。街邊茶棚裡,眾人正圍聽的說書人拍著驚堂木:“列位可知,當今縣太爺如何強占民女?那劉姑娘才十六歲啊,被扔進後院地牢,至今生死不明……”
話音未落,茶棚外衝來幾個衙役,鐵鏈鎖了說書人便走。玉帝正要起身,卻被太白金星按住,見一老婦踉蹌著撲向衙役:“青天大老爺開開眼!我兒被誣盜銀,已在牢裡關了三月,求您讓我送碗飯啊……”為首衙役揮鞭抽去,老婦口鼻溢血,懷中飯團滾進泥裡。
“老丈,您是外鄉人吧?”鄰座有個斷臂漢子低聲道,“這縣太爺是丞相nephe,上頭有人。前幾日有個遊方道士說要除魔,當晚就被剜了心掛在城門口。”漢子卷起褲腿,露出潰爛的傷口,“我為護自家田地,被他們砍了一臂,告到府衙,反被打三十大板……”
玉帝指尖發顫,忽聞街角傳來啼哭聲。循聲望去,見破廟前跪著個少女,懷中有個瀕死幼童。少女額頭磕出血痕,向路人哀求:“求各位行行好,舍塊饅頭吧,弟弟三天沒吃東西了……”路過的錦衣公子卻笑著撒出一把銅錢,看少女爬著撿拾時,突然縱馬踩向她的手。
“住手!”玉帝再也按捺不住,袖中飛出一道金光震開馬匹。錦衣公子破口大罵,身後家仆立刻圍上來,卻見那老者周身突然泛起金光,九龍虛影在背後若隱若現。
“你、你是……”公子渾身發抖,撲通跪下。
“吾乃巡視三界監察使。”玉帝冷聲道,“即刻帶吾去見你父親。”
第三章善惡迷局
丞相府內,玉帝看著地牢中堆積的骸骨,看著密室裡用童男童女煉製的“長生丹”,心中劇痛如刀絞。太白金星捧著賬冊彙報:“大人,這些年他們私吞賑災銀糧,致使二十萬百姓餓死,卻以‘暴民作亂’為由屠村三十二個……”
“為什麼?”玉帝抓住丞相的衣領,“你位列人臣,為何如此狠毒?”
丞相卻慘笑:“陛下可知,當年我寒窗苦讀,為百姓請命,卻被上司誣陷下獄,剜去一目?當我爬著從亂葬崗出來時,就發誓要讓所有人都怕我!如今我生殺予奪,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對親信,我可讓他們榮華富貴;對仇人,我能讓他們求生不得!至於那些賤民……”他突然猙獰地盯著玉帝,“您在天上作威作福,可曾分給他們半點仙糧?”
玉帝如遭雷擊,踉蹌後退。太白金星忙扶住他,卻見玉帝眼中有雷光閃爍。
是夜,丞相府燃起熊熊大火,玉帝站在房頂,看著府中眾人哭嚎逃竄,掌心雷光劈啪作響。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不可!若您親自動手,便與他們何異?”
“那該如何?”玉帝聲音沙啞,“天道循環,善惡有報,可為何這些惡人卻能逍遙至今?”
太白金星沉默良久,取出照妖鏡:“陛下請看。”鏡中浮現出更駭人的景象:西方佛國,有菩薩以“度化”為名,將整個妖族煉為舍利;北方仙山,有真人以“斬妖除魔”為由,屠儘山村所有生靈,隻因山中有隻千年狐妖偶爾作祟;就連天庭,也曾為彰顯天威,將私自降雨救民的涇河龍王斬首。
“原來……吾等亦是凶手。”玉帝喃喃自語,看著鏡中自己頭戴的九龍冠,冠上每顆明珠都沾染著無數生靈的血淚——那是曆代仙帝征戰萬界時留下的業火。
第四章天道之辯
回到天庭,玉帝召來四海龍王、十殿閻王、雷部正神,還有西天如來、道教三清,召開“三界善惡論”。
“人間惡徒,當以雷火誅之!”托塔天王握拳砸案,“若不立威,何以彰顯天道威嚴?”
“阿彌陀佛。”如來雙手合十,“世人皆苦,因有貪嗔癡。唯有渡化,方能根除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