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辰所依的來源
一、鴻蒙中的燈芯
混沌未分時,有團比霧氣更輕的氣團在鴻蒙中浮沉。它沒有形狀,卻能感知到四周沉睡著的巨物——有的像凝固的火焰,有的像凍結的水流,還有的裹著細碎的光點,像誰不小心打翻了裝珍珠的匣子。
氣團裡藏著根燈芯,是開天辟地時最後一縷未散的靈光所化。它安靜地待了億萬年,直到某天被塊滾燙的隕石撞了下,突然冒出絲火星。那火星剛亮起就被混沌氣裹住,卻在氣團中心燒出個小小的漩渦,漩渦裡漸漸浮出張模糊的臉。
“原來我能點亮東西。”臉的主人眨了眨眼,漩渦便跟著旋轉,將周圍的光點都吸了過來。那些光點粘在燈芯上,像結了層霜,被火星烤得滋滋作響,竟化作無數細小的光絲,在氣團裡織成張網。
當網織到第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根絲時,氣團突然裂開道縫。縫外飄來塊冰藍色的石頭,石頭上爬滿發光的紋路,接觸到光網的瞬間,紋路突然活了過來,順著光絲鑽進漩渦。臉的主人感到陣清涼,火星頓時熄滅,燈芯卻變得透亮,能看見裡麵流動的光。
“你叫什麼?”冰石突然說話,聲音像碎冰碰撞。燈芯晃了晃,光網裡的絲突然組成兩個字:“燭龍”。冰石便也在自身的紋路上顯出兩個字:“望舒”。
他們不知道,此刻被光網困住的光點正在悄悄變化。有的聚成團,有的連成線,還有的在網眼處結出小小的環。燭龍吐了口熱氣,最大的那團光點突然炸開,化作團比太陽還亮的火球,將混沌氣燒得劈啪作響。望舒急忙用冰石壓住火球,卻見火球表麵漸漸凝出金色的紋路,像朵正在綻放的花。
二、撐天的骨與牽星的繩
盤古的骨頭在混沌深處埋了不知多少歲月。當燭龍的光網罩住最大那塊股骨時,骨頭上的血痂突然剝落,露出裡麵泛著玉色的肌理,肌理間嵌著些發光的碎屑——那是開天斧劈砍混沌時崩落的碎片。
望舒用冰石在骨頭上鑿出七個孔。第一孔剛鑿通,就有股熱氣噴出來,將光網燒出個窟窿;第七孔鑿完時,骨頭突然劇烈震顫,從孔裡飛出七條光繩,每條繩的末端都纏著顆亮星,在空中組成個勺子形狀。
“得找些東西穩住它。”燭龍讓光網裹住股骨,卻發現骨頭兩端正在融化,滴下的液汁落在混沌氣裡,竟凝成座座冰山。望舒想起見過的片星雲,那裡的石頭都長著翅膀,能在氣中漂浮。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七塊帶翅的石頭嵌在骨頭兩端,骨頭果然不再融化,反而開始緩緩旋轉,帶動光繩上的亮星繞著它轉圈。
此時混沌已被火球燒得越來越薄。望舒發現有些地方的氣變得透明,能看見外麵漆黑的虛空。她突然擔心起來:“要是火球把氣都燒光了,我們會掉進虛空裡嗎?”燭龍沒說話,隻是讓光網再織密些,那些新織的光絲上,漸漸長出些銀色的絨毛,像蜘蛛吐的絲。
意外發生在骨頭旋轉到第九圈時。最細的那條光繩突然繃斷,末端的亮星墜向透明處,眼看就要掉進虛空。望舒急中生智,扯下自己的根冰絲纏住亮星,冰絲遇光便化作條銀鏈,將亮星懸在了透明處。銀鏈晃動時,亮星也跟著眨眼,在虛空中劃出淡淡的光痕。
燭龍看著那條光痕,突然明白該怎麼做了。他讓所有光繩都連著透明處,再用盤古骨的碎屑在透明處鑲上圈金邊。當火球靠近時,金邊便會發光,將虛空擋在外麵;火球遠離時,金邊又會變暗,讓亮星的光透出去。望舒則在每條光繩上都係了塊冰石,這樣光繩就不會被火球燒斷,亮星也能在冷熱交替間保持亮度。
三、月窟與星軌
望舒發現冰石在靠近火球時會融化,融化的液滴落在光網上,竟凝成個個銀色的圓。這些圓有的像盤子,有的像鐮刀,最大的那個圓裡,還映出了燭龍和望舒的影子。
“它們在跟著光網轉。”望舒指著那些圓,發現它們總是追著火球跑,火球最亮時,圓就變得最暗;火球躲進盤古骨後麵時,圓又會變得透亮。燭龍用手碰了碰最大的圓,圓麵突然泛起漣漪,裡麵的影子開始活動,像在模仿他們的動作。
他們把這些圓叫做“月”,並在最大的月裡鑿了個窟。窟裡鋪著光網織成的墊,墊上綴滿亮星的碎屑。望舒喜歡坐在窟裡看火球落進盤古骨後麵的樣子,那時所有的月都會亮起,冰石的光與亮星的光交織,在透明處的金邊外織成件閃亮的衣裳。
有天,隻長著九隻翅膀的鳥誤闖進月窟。它的羽毛被窟裡的寒氣凍成了銀色,撲騰時抖落的羽絮在空中連成線,線的末端都粘著顆星。燭龍抓住鳥的翅膀輕輕抖了抖,無數星絮飄向光繩,落在上麵便化作固定的節點,將原本隨意晃動的亮星都歸攏到節點上。
“這樣它們就不會亂飄了。”燭龍看著亮星沿著節點連成的線移動,那些線有的是直線,有的是弧線,還有的繞著月窟打圈。望舒用冰石在透明處的金邊內側刻下這些線的形狀,刻痕裡滲出的液汁凝成發光的軌道,亮星走到軌道轉彎處,就會自動放慢速度,像在給月窟裡的他們打招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火球開始有了規律的起落。當它落在盤古骨最東邊的翅膀石上時,望舒就知道該讓月窟裡的冰石釋放寒氣,讓那些被火球烤得發燙的亮星降溫;當它升到骨頭最頂端時,燭龍便收緊光網,讓所有的月都躲進金邊的陰影裡,好讓亮星們能清晰地顯現在虛空中。
他們漸漸發現,那些亮星的排列藏著秘密。有的組成奔跑的獸,有的組成飛翔的鳥,還有的組成手持工具的人形。望舒說那是盤古的魂靈在指引後來的生靈,燭龍卻覺得,那是亮星自己在講故事——講它們如何被光網捕獲,如何被光繩牽引,如何在月的陪伴下度過一個個火球起落的周期。
四、補天的痕與定星的秤
共工撞斷不周山時,盤古骨製成的天柱也裂開了縫。火球趁機從縫裡竄出去,在虛空中燒出條長長的火痕,許多亮星被火痕燎到,化作流星墜向新生的大地。望舒的月窟更是被震得傾斜,最大的那個月撞在金邊的尖角上,碎成了七瓣。
“得找些東西補上。”燭龍扯斷自己的光網,將網絲纏在裂縫處。但光網一碰到火球的熱氣就開始融化,望舒急忙將所有的冰石都砸碎,與光網的碎屑混合在一起,凝成塊既耐火又堅韌的補丁。補丁貼上裂縫的瞬間,盤古骨發出一聲轟鳴,裂開的地方竟長出新的骨紋,將補丁牢牢鎖住。
最大的月碎成的七瓣,被望舒用銀鏈串了起來。當它們重新拚合時,中間留下個菱形的孔,孔裡能看見大地的景象——有山川在噴火,有洪水在奔流,還有無數生靈在苦難中掙紮。燭龍將最亮的那顆星嵌在孔中央,星光照在大地上,竟讓奔湧的洪水放慢了速度。
為了讓亮星不再亂墜,他們造了杆秤。秤杆是用盤古骨最堅硬的部分削成的,秤砣是望舒剩下的最後一塊冰石,秤繩則是燭龍光網最粗的那條絲。燭龍提著秤,將那些不聽話的亮星一個個掛在秤鉤上稱量,重的星就掛在離天柱近的軌道,輕的星則掛在靠近月窟的地方。
望舒在修補月窟時,發現那些碎月的瓣上沾著些大地的泥土。泥土與月的銀輝混合,竟長出些會發光的草,草葉上滾動的露珠裡,都映著個小小的火球。她把這些草種在月窟的墊上,草葉便順著光繩往下長,一直垂到大地的上空,形成一道道綠色的光帶。
當地上的女媧開始補天,燭龍和望舒也沒閒著。他們讓火球在東邊的翅膀石上多待些時辰,好讓大地的洪水被曬乾;讓最大的月在夜晚放出最亮的光,照亮女媧搬運五色石的路;還讓那些組成人形的亮星排成指引的箭頭,告訴女媧哪裡的天裂得最厲害。
補好的天上,盤古骨的裂縫處留下道彩虹般的痕。那是光網的絲與冰石的屑在陽光下折射出的顏色,痕的兩端分彆連著月窟和火球起落的地方。望舒喜歡在痕上散步,她的腳印落在上麵,就會開出朵銀色的花,花謝時散落的花瓣會變成流星,墜向大地,給那裡的生靈帶去冰石的清涼。
五、晝夜的契約
當天地徹底穩定,燭龍和望舒發現自己的身體正在變得透明。光網的絲漸漸融入亮星的軌道,冰石的屑則化作月窟裡的銀塵,連那根最初的燈芯,也變成了火球中心最亮的那點光。
他們在透明處的金邊內側刻下最後一道契約。契約規定:火球升起時,所有的月都要隱匿光芒,讓大地被溫暖籠罩;火球落下時,月與亮星必須亮起,為黑夜中的生靈照亮道路。契約的末尾,燭龍用最後一縷光絲畫了個太陽的形狀,望舒則用最後一滴冰液畫了個月亮的形狀,兩個形狀交疊處,生出無數星星的圖案。
盤古骨製成的天柱仍在緩緩旋轉,隻是現在它有了新的名字——“天軸”。軸上的七根光繩已化作固定的星鏈,鏈上的亮星按契約規定的軌道運行,組成的圖案一年一變,像是在給大地的生靈發送密信。月窟裡的草越長越盛,垂到大地的光帶被人們稱為“銀河”,傳說順著光帶往上爬,就能摸到月窟裡的銀塵。
有個叫羲和的女子偶然撿到塊從月窟掉落的冰石。她發現冰石在火球下會發熱,便將它做成車輪的形狀,推著它追逐火球起落的軌跡。後來她的女兒望舒與月窟主人同名)則得到了一根光繩的碎屑,她用碎屑編織成車簾,在夜晚駕著馬車巡遊,讓月的光芒均勻地灑在大地上。
而燭龍和望舒,早已化作了晝夜交替的規律。當第一縷陽光越過天軸的翅膀石,那是燭龍在扯動光網的絲;當最後一抹月光隱入銀河的光帶,那是望舒在收起月窟的銀塵。他們不需要形態,因為整個天空都是他們的身體——太陽是跳動的心臟,月亮是清澈的眼眸,而那些星辰,則是他們遍布天地的呼吸。
許多年後,有個仰望星空的孩童問祖父:“太陽落山後,會去哪裡呢?”祖父指著天軸的方向,那裡有顆最亮的星總在黃昏時亮起:“它去和月亮換班了。你看那顆星,就是它們交班的燈籠。”孩童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卻沒看見,當他低頭時,有顆流星從銀河滑落,在地上砸出的坑裡,藏著一小撮閃爍的銀塵——那是月窟裡的草籽,帶著燭龍與望舒的祝福,要在大地上開出新的光明。
這便是日月星辰所依的來源:始於一根燈芯的微光,成於光與冰的相守,終於與天地共生的契約。它們懸於九天,不僅是照亮晝夜的燈火,更是混沌初開時,那對無名者留給世間的永恒約定——無論黑夜多漫長,總會有光在等待黎明。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