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住妖魔的是心,不是花架子。"張興東忽然變招,槍杆在地上一撐,身形如燕子掠過,槍尖點向遠處的靶心——那靶心是片柳葉,槍尖穿過柳葉的脈絡,卻沒傷著葉片。
眾天將驚呼時,南極仙翁拄著拐杖走來,袍角沾著東海的海鹽:"陛下,東海出現異動,當年被大禹鎖住的九頭蛇要脫困了,它的鱗甲連神兵都刺不穿。"
張興東讓人取來地圖,九頭蛇被困在東海的無底潭,鎖它的鐵鏈是用女媧補天剩下的五色石熔鑄的,如今鏈上的符文正在褪色。"它怕什麼?"
"怕凡間的精鐵。"南極仙翁歎了口氣,"可精鐵槍刺不破鱗甲,除非......"
"除非用槍法。"張興東想起凡間的老兵說過,再硬的甲胄也有關節縫隙。他讓人打造了十杆精鐵槍,槍尖磨得細長,槍杆纏著防滑的麻繩,然後點了十名最不起眼的小天將:"你們跟朕去東海。"
無底潭的水麵翻著黑沫,九頭蛇的鱗甲在水下泛著青光,鐵鏈被它掙得咯咯作響。天將們舉著槍發抖,張興東卻讓他們列成三角陣:"記住,刺它的咽喉和腹下,那裡的鱗甲最薄。"
九頭蛇猛地衝出水麵,九個腦袋噴出毒霧。張興東的白蠟杆槍率先刺出,槍尖如毒蛇出洞,精準地刺入中間那顆頭顱的咽喉。毒霧瞬間消散,九頭蛇痛得翻滾,卻被三角陣的槍尖逼得無法靠近。
"就是現在!"張興東大喊。十杆精鐵槍同時刺向蛇腹,槍尖順著鱗甲的縫隙深入,九頭蛇發出震天的痛吼,卻沒傷到周圍的魚蝦——因為每個天將的槍都收著勁,隻求製服,不求殺戮。
當重新鎖好鐵鏈時,天將們的槍杆都在發抖,卻沒人退縮。李天王的孫子擦著汗笑道:"陛下,原來不花哨的槍也這麼厲害。"
張興東拍著他的肩膀:"等你明白,槍杆另一頭牽著的是千萬生靈,就知道該怎麼用槍了。"
四、兵器譜上的情義
玉皇大帝要編《三界兵器譜》的消息,讓天庭的兵器庫炸開了鍋。仙將們都把自己最厲害的法寶送來,有能開山的斧,有能射日的弓,連太上老君都把煉丹爐的火鉗送來,說能夾碎萬年玄冰。
可張興東卻讓人把這些法寶都搬了出去,隻留下些看似普通的兵器:凡間鐵匠打的菜刀,樵夫用的柴刀,漁民的魚叉,還有那杆南天門的鏽戟。
"陛下這是胡鬨!"雷神怒不可遏,他的錘能劈開烏雲,卻沒被選上,"這些破爛怎麼能入兵器譜?"
張興東拿起那把菜刀,刀身上有個缺口:"這把刀,是凡間的母親用來給孩子切藥的,缺口是她怕傷著孩子,特意磨鈍的。"他又舉起柴刀,刀柄被磨得發亮,"這把刀,樵夫用它砍了三十年柴,供出三個秀才,刀背總對著自己,刀刃對著荊棘。"
雷神愣住了。他的錘劈過無數妖魔,卻從未想過,兵器還能藏著這樣的情義。
這時,白素貞捧著把劍走來。劍身細長,沒有任何裝飾,正是當年她用來救許仙的劍。"陛下,這把劍曾傷過人,也救過人,能入譜嗎?"
張興東接過劍,劍鞘上刻著個"情"字:"當然。它傷人是為護愛,救人是為守諾,比那些隻為殺戮的神兵珍貴百倍。"他讓人把劍放在譜首,旁邊注著:"劍者,既可斷金,亦可護花。"
《三界兵器譜》編成那天,張興東讓人把它刻在南天門的石壁上。最顯眼的不是神兵利器,是那杆鏽戟,旁邊寫著:"兵器的威,不在利,在護;兵器的名,不在響,在義。"
黑風怪帶著山神們來觀禮,他手裡的鐵叉纏著布條,說是怕叉尖傷著小動物。東海的敖丙扛著那杆"護海"槍,槍杆上多了道新的劃痕——是他為了救落水的凡人,用槍杆擋住礁石留下的。
張興東站在石壁前,看著往來的仙凡對著兵器譜駐足,忽然想起自己在凡間的第一把刀。那刀現在還掛在泗水的祠堂裡,刀鞘上刻著村民的名字,每個名字旁邊都有個小故事:誰用它劈過柴火,誰用它嚇退過惡狼,誰用它給難產的婦人劈過門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陛下,"太白金星終於懂了,"原來最好的兵器,是藏在心裡的那份守護。"
張興東望著三界的方向,那裡有農夫揮著鋤頭,有俠客佩著長劍,有母親握著菜刀,每個身影都平凡,卻都在用自己的"兵器"守護著什麼。他笑了,覺得這才是兵器最該有的模樣——不是高高在上的威懾,是融入生活的溫暖。
五、止戈為武
千年後的蟠桃會,瑤池的演武場上不再比拚神兵,而是凡人的武藝。有老農表演扁擔功,能挑著千斤糧穩如泰山;有漁女展示魚叉術,叉尖能接住飛蟲;連最文弱的書生,都能用毛筆杆點倒來犯的惡犬。
張興東坐在主位,看著黑風怪教小山神們用叉,敖丙帶著小龍子們練槍,忽然對身邊的眾仙說:"你們看,這些沒有法力的兵器,卻比任何法寶都可靠。"
正說著,西天傳來佛光。如來佛祖捧著本《金剛經》走來,笑道:"陛下的《三界兵器譜》,比我的經文更能度化眾生。"
張興東接過經書,在扉頁寫下"止戈為武"四個字:"佛祖的經,講的是慈悲;朕的兵器譜,講的是用力量守護慈悲。其實是一回事。"
佛祖大笑,指尖在兵器譜的石壁上一點,那些兵器的影子突然活了過來:鏽戟化作護城的衛兵,菜刀變成喂藥的湯勺,魚叉成了救難的小船,每樣兵器都在做著守護的事,沒有一樣在殺戮。
眾仙看得癡了。張興東望著這一幕,忽然解下腰間的刀,遞給身邊的小仙童:"你看,刀在好人手裡是護具,在壞人手裡才是凶器。所以真正該修的不是兵器,是握兵器的心。"
小仙童接過刀,學著玉帝的樣子把刀鞘貼在胸口,忽然覺得那冰冷的鐵殼裡,藏著顆溫熱的心。
很多年後,三界的生靈都忘了那些鑲金嵌玉的神兵,卻記得南天門石壁上的兵器譜。他們說,那位從凡間來的玉帝,教會了大家最厲害的武藝——不是怎麼揮刀弄槍,是為何而揮,為誰而用。
而張興東偶爾還會去凡間,看農夫揮鋤頭,看母親切菜,看俠客的劍鞘映著夕陽。他知道,這些平凡的"刀槍劍戟"裡,藏著三界最安穩的力量,就像當年他握在手裡的那把生鏽鐵刀,雖不鋒利,卻足夠溫暖。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