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石星地表,巨大的星骸巨獸脊椎骨橫跨在裂縫上方,如同天然的橋梁,遮蔽了灰暗的天空。燼操控初號機進入節能形態——活性金屬覆蓋減少43,露出部分銀灰色的機械結構,能量消耗降低67,但保留了基礎防禦與切割能力。他的目標是將這具長達12公裡的骸骨改造成隱蔽穹頂,作為臨時庇護所的核心。
"歸墟之牙展開,調整至高頻切割模式3000次分鐘)。"燼的意念下達指令,初號機的右臂化作鋒利的暗紫色能量刃,精準切入骸骨化石的關節處。"哢嚓"聲在寂靜的星球表麵回蕩,如同死神的鐮刀收割生命,巨大的骨節被整齊切割,在創生之力的引導下緩緩移動,如同被無形大手操控,最終在裂縫上方拚接成半球形穹頂,直徑約500米,足以容納觀星者號和所有設施。
"骸骨大廳框架完成,開始強化。"伊莎的聲音通過通訊傳來,帶著一絲疲憊但興奮。初號機掌心釋放藍金色創生光點,如同螢火蟲般融入骸骨結構,使其硬度從b+級提升至a級可抵禦小型艦炮轟擊)。同時,37架工程無人機分為兩組:一組鋪設基礎能源管線從地熱接口延伸至骸骨大廳,總長2.3k,隔熱層采用骸骨粉末壓製,耐高溫1800c),一組安裝空氣循環係統利用星源力輻射淨化空氣,氧氣生成效率233h,可維持10人長期生存)。
6小時後,骸骨大廳初具規模。內部溫度維持在21c,能源指示燈顯示"地熱接入成功,輸出功率17基礎運轉)",隱蔽力場啟動範圍5k,雷達反射截麵積降至0.01㎡,相當於一塊普通隕石)。伊莎調出全息投影,展示三維模型:"庇護所雛形完成,防禦係統啟動率7312座自動炮塔在線,振動感應預警待部署),剩餘工作需要72小時。"
就在此時,防禦雷達突然發出尖銳警報,紅色指示燈在控製台瘋狂閃爍:"檢測到多方向快速移動目標!數量約300隻,距離5k,正高速接近!"
屏幕上顯示出熱成像畫麵:密密麻麻的小型生物,形似覆蓋金屬甲殼的巨型蜈蚣,體長1.2,甲殼閃爍著暗灰色的金屬光澤,在骸骨迷宮中快速穿行。"是碎骨蟲群!"伊莎快速分析數據,語速極快,"甲殼硬度等同鋼骨戰將殖裝b級),口器高頻振動3000次分鐘),可啃食a級以下裝甲,尾部能噴射強酸ph值1.2,持續腐蝕)!它們通過振動感知定位,對我們的工程活動產生的振動做出了反應!"
蟲群從骸骨迷宮的多個方向湧入,利用體型小的優勢鑽入防禦縫隙,部分蟲群甚至如同壁虎般攀爬穹頂,試圖從頂部突破"檢測到17處集中撞擊點,穹頂震動幅度2.3,結構完整性92")。自動防禦炮塔啟動12座,射速600發分鐘,使用骸骨金屬彈丸),但蟲群甲殼堅硬,效果有限擊穿率僅37),隻能勉強遲滯蟲群前進。
"看來需要活動一下了。"燼解除初號機形態,切換為基礎殖裝保留歸墟之牙和基礎活性金屬裝甲,能量消耗降至31),走向骸骨大廳入口,"伊莎,監控蟲群動向,我去會會它們。這是測試庇護所防禦和新能力的好機會。"
他站在入口狹窄處,這裡寬度僅12米,能有效限製蟲群數量,形成一夫當關之勢。第一波碎骨蟲衝來,約50隻,口器高速振動,發出刺耳的嗡鳴,空氣都被震得微微顫抖。
燼不閃不避,歸墟之牙橫掃而出——但蟲群甲殼堅硬異常,隻留下淺淺的白痕,火星四濺。"硬度比預想的高。"燼眼神一凝,並未驚訝,反而露出一絲興奮。他調動噬骸核心快速分析蟲群甲殼結構,同時回憶吞噬費德勒記憶中關於共振的知識。
"找到了...共振頻率!"
歸墟之牙調整振動頻率,與蟲群甲殼的固有頻率同步。"哢嚓!"剛才還堅不可摧的甲殼瞬間碎裂,如同玻璃般脆弱,蟲身被斬為兩段,暗綠色體液噴濺而出。"骸骨共振刀,效果不錯。"
他衝入蟲群,歸墟之牙如同死神的鐮刀,每一次揮舞都帶走數隻碎骨蟲。噬骸核心同時高效運轉,吞噬蟲群的特殊特性:【吞噬"高頻振動顎"特性,優化為"骸骨共振刀":歸墟之牙附帶3000次分鐘高頻振動,破甲效率提升42,對b級以下裝甲有特效】【吞噬"矽甲共生"特性,獲得"地脈同調":與星球地熱網絡產生微弱共鳴,小幅提升地熱利用效率+7】
戰鬥持續了23分鐘,300隻碎骨蟲被全殲,屍體堆積在入口處,形成一道惡心的屏障。燼站在屍堆中,活性金屬裝甲上沾染著綠色體液,但眼神明亮。他收集到27顆蟲群核心低級星源晶,總能量相當於3塊標準能量塊)。"這些可以用於能源站建設,算是意外收獲。"
但他的眉頭並未舒展,反而更加凝重:"這隻是小股偵察兵,根據巢穴規模推算,更大的蟲群可能已經在路上,數量可能超過5000隻。通知伊莎,加快防禦係統建設,尤其是振動感應預警和第二道防線。"
骸骨大廳的燈光在身後閃爍,庇護所的雛形已經建立,第一滴血已經流下。
喜歡噬骸武裝請大家收藏:()噬骸武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