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突擊艦引擎的噪音徹底消失在虛空的背景輻射中,留下的隻有死寂和漂浮的殘骸。燼靠在一塊扭曲的金屬板上,緩慢地調整著呼吸,試圖從近乎再次枯竭的邊緣恢複一絲力量。右臂武裝的負荷過載警告仍在微微閃爍,提醒著他剛才那場戰鬥的艱難。
就在這片戰後短暫的沉寂中,被他固定在胸甲前的“晶靈火種”,出現了變化。
或許是之前戰鬥產生的能量波動刺激,或許是內部融合了同胞最後的意識能量後達到了某個臨界點,又或許僅僅是到了自然蘇醒的時刻——那枚淡紫色的晶體火種,表麵微光忽然變得明亮且富有節奏起來。
細微的聲響發出。火種表麵的晶體結構,開始舒展、調整。它脫離了燼的胸甲固定,懸浮於空中。光芒逐漸凝聚,形態也發生微妙的改變,不再是一塊單純的晶體,而是演化成一個結構精巧細膩的類人形態——一個微縮版的精靈。
它內部的光脈柔和而穩定地流動著,散發出好奇與安寧的波動。它繞著燼緩慢飛行了一圈,小小的晶體手掌輕輕觸碰了一下燼破損的裝甲,傳遞來清晰的依賴與感謝的情緒信號,純粹而直接。
緊接著,未等燼做出任何回應,一股更加複雜的聯係建立起來。小火種主動伸出了雙手,無形的晶能橋梁將它和燼連接在一起。
下一刻,浩瀚的信息洪流,不再是之前那兩個成年晶靈傳遞的碎片化知識,而是經過數個世代壓縮整理的知識寶庫,順著這道晶能橋梁,毫無保留地向燼開放。
它無法使用語言,但這種直接的意識能量連接,超越了語言的局限。
材料科學。能量矩陣構築。晶體生物培育。超光速航行理論。星圖數據,涵蓋了大量未被星盟記錄的偏遠星域和隱藏航道。生物學,特彆是關於能量生命體的研究。還有……大量關於宇宙中某些古老遺跡的考察記錄與推測。
而在這些記載中,一些模糊的坐標、殘破的壁畫描述、異常的能量特征記錄,其指向的時代和事件,竟隱隱與燼在時間回響中看到的、“星骸主宰”拉亞斯特活躍的時期存在某種重疊!這些信息碎片化而未經證實,卻無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線索。
這份知識寶藏的規模和價值,遠遠超出了燼最初的預估。對於一個失去了噬骸核心那便捷的吞噬解析能力、無法再通過掠奪快速獲取技能和知識的他而言,這無疑是雪中送炭,其意義甚至超過了一支完整的救援艦隊。
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集中起全部精神,開始瘋狂地吸收、理解、歸納這洶湧而來的知識洪流。他暫時擱置了那些過於深奧或暫時無關的理論,將全部注意力聚焦在兩個方麵:晶能科技的實戰應用,以及如何將這些技術與自身當前的狀態秩序之力殘留、星穹武裝破損、核心休眠)進行有效結合。
微小的晶靈火種安靜地懸浮在他麵前,內部光脈平穩地流淌,持續不斷地輸出著文明的遺產。它似乎理解燼的需求,知識流的輸送變得更加有條理,優先提供了許多基礎且實用的晶能操控技巧、小型化能量發生器設計圖、以及利用常見宇宙塵埃和殘骸進行材料合成的工藝。
一者傾囊相授,一者如饑似渴。
喜歡噬骸武裝請大家收藏:()噬骸武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