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月。
聽到國家的下場發言,至少本國於“大事”上的公信力,在民眾心中還是很強的。
許多人確實有被安慰到,當然,因老一輩的危機意識足夠強,部分人開始屯糧。
於是,眾多家庭開始行動起來,紛紛前往超市囤糧,大米、麵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被大量采購,超市的貨架很快被一掃而空。
預製菜漲價迅速,但那些“最初的預製菜”,即泡麵,罐頭等,本來就不算貴。
即便價格有所增長,2.5一包的泡麵,你漲到10塊一包,那不也就是平日裡拚好飯的價格嗎?
忍一忍吧,日子照過...
而此刻,發生了一件相對於“沒菜吃”,比較小眾的事。
隻有那些平日裡喜歡“翻牆”的朋友,他們才能發現...
最近,國家似乎悄悄加強了對網絡的控製,嚴打翻牆。
導致哪怕更換了諸多不同牌子的加速器,網友都再難“翻出去”,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平日裡,經常關注國際新聞的朋友也發現了。
國際新聞頻道,通常講究“即時性”。
一般情況下,國際新聞播報的,要麼是昨天的事,要麼是前天的事,最遲也在一周之內。
可最近,屏幕上播放的卻是上個月的新聞,仿佛外界的時間都停滯了。
細心的網友開始猜測,國家似乎有意在隱瞞外國當下的狀況。
甚至,就連身處海外的國人,其電話號碼也無法打入國內,信息交流的通道被逐漸切斷。
很難想象,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機械紀元,竟隱隱有了幾個世紀前,“閉關鎖國”的影子...
【沒關係,這種苦難,我們也不是第一次了,隻要能熬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第二個月
蔬菜短缺的問題愈發嚴重,彆說菜市場,就連擁有專供,大型超市的蔬菜售賣區,如今變得冷冷清清。
肉類售賣區,攤位上隻剩下寥寥無幾的肉類,明明接近臨期,價格卻高得離譜。
人們望著那昂貴的價格標簽,隻能咽了咽口水,無奈地搖頭離開。
超市裡,預製菜的種類雖然依舊豐富,但價格還在持續上漲。
泡麵的價格已經突破了15元一包,這讓不少人開始心疼自己的錢包。
為了節省開支,人們開始減少外出就餐的次數,一家人圍坐在家裡,吃著簡單的泡麵和罐頭,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
與此同時,網絡上的謠言開始四處傳播。
有人說是外星人入侵導致了蔬菜死亡,有人說是政府在進行某種秘密實驗。
這些謠言如同病毒一般,迅速在人群中擴散,加劇了人們的恐慌情緒。
吃著無味的碳水,感受著絲絲飽腹感,眾人不禁開始迷茫...
【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啊?】
......
第三個月。
食品物價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飆。
連最便宜的泡麵,都已經炒到了50塊一包..的!”
有人在街頭憤怒地咆哮。
“意思是我三千的工資,一天隻夠吃兩包泡麵?”
“彆叫,兄弟彆叫。”
一旁,路人吐槽。
“再過幾天,你怕是連50塊一包的泡麵,都買不著了...”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有錢,或是能將所有工資都花在“吃”上...
許多家庭開始精打細算,每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留一部分應急。
結果確是...因長期攝入不健康食品,連吃三個月的預製品,各種添加劑在體內堆積,即便是身體強壯的人也開始感到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