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主公所說:要學中做,做中學,知行合一!
如此才是成功的捷徑啊。
徐庶感覺自己開竅了。
但關羽仍然不滿意:
“這比子龍的效率還稍遜一籌啊,折返跑十幾分鐘才犁這麼點地,唯一的優點就是比黃牛拉犁輕鬆一些。”
徐庶倒不以為然:
“這已經相當可以了,泰山那邊多是黃牛拉犁,速度極慢。”
“而且泰山常年戰亂,畜力嚴重流失,無法支持如此大規模的開墾新田。”
“我們屯田兵多是人力在翻地,權當練兵。”
“加上兵團開墾的是荒地,多年未翻,土質較硬,即使是黃牛也沒有青龍刨地的效率高啊。”
關羽歎了口氣:“這倒是....”
“不過也沒辦法,這蓄力時間太短,青龍飛不了那麼遠。”
徐庶沉吟道:“我有個辦法可以提升效率。”
關羽詫異道:“什麼辦法?”
徐庶道:“其實主要的時間都浪費在折返跑上麵了。”
“我們可以犁完東麵,然後再犁西麵,省下折返跑的時間,那麼我們的效率會提升到原來的兩倍。”
關羽眼睛一亮:“倒是個辦法。”
“合起來,十幾分鐘犁地百二十米,已經比黃牛的效率高了。”
諸葛亮提出異議:“可是如何即時把曲轅犁從東邊搬西邊呢?”
徐庶道:“很簡單,隻要安排個人在儘頭及時把曲轅犁抬上馬,提前一分鐘左右到達西邊,放置好曲轅犁即可。”
關羽道:“可是這圈套也要花時間設置啊,一分鐘可能不太夠。”
徐庶道:“那就改變曲轅犁的構造,為青龍量身定做,讓青龍更方便犁地。”
“比如把曲轅犁改成漏鬥的樣子,隻要龍嘴塞進漏鬥口,就能輕鬆牽引曲轅犁前進。”
關羽點點頭:“這倒是可行...”
陳登道:“其實還有個結構非常適合青龍...”
於是幾個人就著如何改造曲轅犁提出不少改進建議。
終於設計出一個不需要套繩的青龍專用的青龍犁。
他們簡化掉了各種繁雜的結構,隻有一個鐵圈,一個鐵鏟和一個周倉專用座,以及其他固定架結構。
鐵圈連接著周倉的座位,周倉的座位連接著鐵鏟。
隻要把龍嘴套到鐵圈上,就能牽引鐵鏟刨地。
這些部件很簡單,剛好劉備的工匠所裡麵有。
劉備一聲令下,這些工匠們很快就把這個青龍犁組裝好了。
關羽當即又試了一遍,果然,這鐵圈輕鬆套在了龍嘴上,帶著青龍犁輕鬆犁地六十米。
他點點頭道:“不錯,如此一來,就不需要布置繩套來套住青龍了,節省了許多力氣。”
劉備看著青龍犁沉思了一會兒。
然後高聲道:“來人,多搬幾個曲轅犁過來!”
關羽疑惑道:“大哥,你這又是要做什麼?”
劉備道:“不需要東西兩邊跑了,我有辦法直接提高十幾倍效率。”
眾人麵麵相覷。
十幾倍效率?
你說提升兩三倍效率還好....
十幾倍效率就有點誇張了吧?
這要是能提高十幾倍效率,那豈不是比子龍還要猛!?
隻見劉備讓人把曲轅犁擺成一排,拿了一根長竹竿和繩子,將一排曲轅犁綁在了一起。
而青龍犁則綁在中間。
如此一來,一排曲轅犁就和青龍犁連成了一個整體。
“周倉,連同這一排曲轅犁一同強化了。”
周倉有點懵,但還是照做。
畢竟這一整排曲轅犁已經連成整體,也可以看做一個單位器具。
叮!
果然,一整排的曲轅犁都變得邦邦硬的了。
眾人的眼睛逐漸睜大。
臥槽!
主公這是想一次拉十幾個曲轅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