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婚禮在即。
北海的孔融收拾完北海,也按照約定日子,提前前往東海參加劉備的婚禮。
孫邵(ShàO孫權的首任丞相)陪同孔融南下。
他們之所以提前這麼多天,主要是想留一些時間來考察學習劉備的政策。
在他們看來,劉備能這麼快崛起,其政策肯定值得學習的。
他們在想,能不能把劉備的政策也搬到北海來,說不定也像劉備一樣能快速恢複民生。
他們一路南下。
發現琅琊果然與從前大為不同了。
原本琅琊由於兵亂和匪亂,許多村莊都被燒成了一片廢墟。
如今這些廢墟基本上都被人清理乾淨了。
正在重新搭建新房子。
流民們也分到了田地,正乾勁十足地開墾農田,種下冬小麥。
不遠處便是他們的臨時住的營帳。
孔融去看了一眼,住在營帳裡的百姓都是鋪了一層茅草席地而睡,非常擁擠。
但他們臉上都掛著笑容,談論著怎麼為新房子添置新家具。
孔融轉頭興致勃勃地看著熱鬨的勞動場景,對孫邵說道:
“玄德推行的真是仁政啊,以工代賑,短短半個月便讓琅琊煥發生機。”
孫邵提出疑問:“可短短半個月開墾了這麼多農田是怎麼做到的?”
“光是這水渠就要挖很久吧?”
孔融笑了笑道:“走,問問那個年輕人就知道了。”
田壟上,有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戴著草帽,大汗淋漓。
看樣子是剛剛勞動完,索性坐在樹下休息。
那年輕人剛坐下,便有不少百姓簞食壺漿,把年輕人圍了起來。
“子龍將軍,剛燒的燒餅,熱乎著呢。”
“子龍將軍,試試這野果,這野果可甜呢,解解渴。”
“子龍將軍,這是俺打的泉水,涼爽得很。”
趙雲有些應付不過來,隻是一直道:
“謝謝,謝謝...”
趙雲乾的活多,吃的也多,狼吞虎咽地把百姓們做的燒餅吃得精光。
百姓們也看得樂嗬。
看看,子龍將軍都愛吃咱做的燒餅。
後麵的孔融和孫邵眼神有些恍惚。
這年輕人穿著麻衣,戴著草帽,還背對著他們,他們以為隻是普通的村民。
後來其他村民圍上來喊子龍將軍的時候,他們忽然就覺得不對勁了。
那個穿麻衣的年輕人是趙子龍!?
不是!?
他怎麼來到這裡耕田了?
莫非他被劉備貶為庶民了?
不可能啊!
趙子龍剛在泰山和北海立了大功,而且還是陣斬敵將之功,怎麼可能被貶呢?
於是孔融不敢置信地上前詢問道:
“你...你是趙雲,趙子龍?”
趙雲聽到一道熟悉的聲音,猛地一轉頭,嘴裡嚼著燒餅,睜大了眼睛,驚訝道:
“孔...孔公?您怎麼來了?”
孔融看著那熟悉的臉龐,下巴都要驚下來了:
“真的是你呀?”
趙雲點點頭,笑道:
“孔公,這麼巧啊?好久不見,您怎麼這麼早來了?主公的婚禮還有五天呢。”
按理說,孔融從北海到郯縣隻要兩天左右。
孔融隻需提前三天來即可,沒必要提前五天來。
畢竟北海剛剛經曆過大戰,百廢待興,孔融應該很忙才是。
孔融挑了挑眉,上下打量了一番趙雲的農民裝扮,說道:
“聽聞玄德在琅琊施行仁政,安置了大量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