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危急時刻。
領頭的越是要淡定。
就算哭也要關起門來自己哭,否則隻會敗得更快。
袁紹的從容自信和雷厲風行,無疑給部下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隻要主公不放棄,一切都還有希望。
袁紹的策略也很簡單。
與其拉長戰線去和孫堅主力硬拚,不如趁袁術兵力空虛,直搗黃龍。
如果孫堅回援,那荊州的危機就解除了。
如果孫堅的理智占據了上風,選擇不回援,還有審配阻斷糧道緩解荊州危機。
袁紹道:“公與,你去勸說劉備的目的,雖然是儘可能拉攏他站在我們這邊。”
“但你真正的目的是讓他猶豫不決,拖延他出兵的時間,為我們爭取到攻打壽春的時間。”
“哪怕隻有一兩天。”
“可以說,你一人就是一軍呐。”
沮授深知自己的任務很關鍵。
若是劉備反應及時,出兵支援袁術,那麼他們攻打壽春的計劃可就泡湯了。
沮授激動地拜道:“授定不辱使命!”
在這存亡時刻,袁紹派沮授出使是有原因的。
他知道自己手下有派係之爭。
他的三個兒子,大兒子袁譚、二兒子袁熙、三兒子袁尚。
其中老大和老三的勢力最大。
老三袁尚按照身份來說,應該沒有資格和老大袁譚鬥。
但偏偏袁尚長得特彆帥,魅力值拉滿,而且自幼聰慧,情緒穩定。
可謂才貌雙全,最像袁紹,幾乎是個理想的繼承人。
就連“非嫡長子,卻有才能”的境遇也和袁紹年輕時一樣。
因此深得袁紹喜愛。
逢紀,審配等人也覺得袁尚才能力壓袁譚,覺得他才是完美的繼承人,因此選擇全力支持袁尚。
反觀老大袁譚。
袁譚雖然是嫡長子,天生擁有繼承權。
即便像郭圖這種馬屁精也沒有迎合袁紹的喜好去支持袁尚。
但袁譚性格有缺陷,天性好殺,缺乏城府。
情緒非常不穩定,遇到一點挫折就狂躁不安,喜形於色。
在袁紹看來,他並不適合當家主。
一個是嫡長子,一個是最像自己的三子。
袁紹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所以袁紹是放任逢紀,審配、郭圖等人鬥爭的。
誰贏了誰就是繼承人。
但是在這危機時刻,袁紹並不信任這些參與繼承人鬥爭的人。
他生怕這些人會在與劉備談判中夾雜私貨。
害怕某些目光短淺的人在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為了黨爭而給自己人使絆子,拖後腿。
這樣的例子在曆史上屢見不鮮。
這種時候,隻有沮授、田豐這些保持中立,隻對袁紹忠誠的謀士才是袁紹最信任的。
但田豐雖深謀遠慮,智慧過人,但性格剛直容易得罪人,不適合當說客。
縱觀所有謀士,隻有沮授格局最大,性格最沉穩,可以勝任此事。
袁紹道:“審配,你截斷孫堅糧草,目的是就是一個拖字。”
“襄陽是堅城,一時間攻不下來,沒有了糧草孫堅就算不救袁術,也要回來處理你。”
“無論你是堅壁清野,還是且戰且退,都務必拖住孫堅。”
審配鄭重道:“明白!”
袁紹繼續道:“高乾。”
“在!”
“此時顏良和許攸還在黃河一帶駐紮,讓他們轉戰壽春已經來不及了,時間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