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兩個月前的陽城之戰,袁紹就是因為長線補給困難的問題,被孫堅輕易奪回了陽城。”
“而袁紹來救我們,本質上還是為了與袁術爭奪袁家家主的位置。”
“既然如此,何不直接趁著豫州東部空虛,進攻壽春,拿下袁術?”
“一旦拿下袁術,袁家就會被重新整合。”
“完整的袁家足以橫掃天下,到時候,恐怕董卓也不是對手。”
“荊州的一時得失也就無關緊要了。”
“另外。”
“如果這支前來荊州救援的援軍是袁紹的大軍。”
“那先鋒應該是劉岱的部隊,而不是審配。”
“因為劉岱距離我們最近,由他率先發起突襲會更快。”
“審配完全可以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到達豫州西部。”
“而不是讓審配帶著大軍日夜兼程,千裡迢迢突襲糧道。”
“那麼,劉岱去哪裡了呢?”
“顯然劉岱不在豫州西部,而是集合主力跟隨袁紹大軍進攻豫州東部了。”
劉表沒想到蒯越隻是看了一封密信,便從隻言片語中,推測出所有主力的動向。
真不愧是“蒯氏雙傑”。
蒯良擅長內政,其弟蒯越擅長軍略。
堪稱劉表的左膀右臂。
劉表問道:“劉備應該會出手救袁術吧?”
蒯越搖搖頭道:“難說,恐怕袁紹也考慮到了劉備問題。”
“如果劉備出兵,那荊州就要陷落,袁術勝利。”
“如果劉備不出兵,那袁紹就會擊殺袁術,奪得袁家家主之位,袁紹勝利。”
“劉備的態度決定了這場戰局的走向。”
“但考慮到劉備出身卑微,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
“比方說,袁紹承諾劉備一個三公之位。”
“這個誘惑不可謂不大。”
“而一個三公之位換取統一天下的可能性,這對袁紹來說可太劃算了。”
“我傾向於劉備會經不住三公之位的誘惑,選擇袖手旁觀,不出兵幫袁術。”
“甚至幫著袁紹打袁術。”
“所以,袁紹的贏麵很大。”
“但代價是我們荊州會被孫堅攻陷,淪為袁紹奪權的犧牲品。”
劉表臉色難看,破口大罵:
“這天下究竟是劉家的天下還是袁家的天下?”
“橫豎都是袁家贏是吧?”
“我和袁紹聯盟是為了什麼?我阻止袁術進攻董卓是為了什麼?”
“城樓下孫堅那幫人,罵我是董卓的狗!袁紹的狗!”
“我都忍了!”
“我做的這些不都是為了讓袁家內鬥下去,看他們兩敗俱傷嗎!”
“一旦袁紹和袁術有一方失去平衡,被對方整合,天下還有誰能與袁家為敵?”
“不!異度!”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不能天真地指望袁紹,劉備他們匡扶漢室。”
“我們要靠自己!”
“袁紹和袁術任何一方勝利我都不能接受!”
劉表的立場始終都是站在漢室宗親這邊,而不是袁紹或者董卓。
蒯越點點頭,且不談匡不匡扶漢室,他本就不想讓蒯家成為袁紹奪權的犧牲品。
現在看來,想要破局,就要自己找機會擊敗孫堅。
隻要荊州不陷落,二袁的勢力就會重新恢複平衡。
“主公,我有一計,也許會有轉機。”
劉表提起了精神:“說說看!”
蒯越道:“趁著孫堅今晚調兵攻打審配,暫時混亂,黃將軍帶人強行突圍”
“然後黃將軍從江夏帶救兵過來,在峴(Xiàn)山設伏。”
“此時黃將軍隻需佯裝敗逃,引孫堅進入峴山,將其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