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本來長安就有宮殿群的。
後來西漢時期赤眉軍攻破長安,把長安的宮殿燒毀。
長安的宮殿就再沒有重建過,隻做基礎的保養。
於是董卓召集了大量的男丁把被毀的宮殿重建一番。
還不給工資,糧食也隻給一個人的糧食。
至於男丁背後的家庭,他可不管。
沒有了男丁作為勞動力,底層家庭便失去了生存的保障。
長安百姓一片怨聲載道。
李儒勸諫董卓,宮殿沒必要修。
如今中原即將大亂,不出三年,他們就能揮師東進,坐收漁翁之利。
到時候天下都是咱們的,不如把錢留著建設軍隊,等到遷回洛陽後再建宮殿。
但董卓嚴詞拒絕。
他等不了三年,他現在就要享受。
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就要及時行樂。
三年後的事三年後再說。
反正他如今的軍隊已經足夠強大了。
他一直保持現狀就可以了。
而中原諸侯卻一直在內耗。
三年之後,中原諸侯隻會比現在更弱。
現在的中原諸侯都打不過他,何況三年之後的諸侯呢?
李儒見勸誡無用,對董卓很失望。
董卓年輕時從基層士卒乾起,因為作戰勇猛,會來事,於是一路升遷。
他豪氣乾雲,雄姿英發,因此身邊聚集了不少英雄豪傑為他做事。
李儒當時也是被董卓的氣質吸引,願意幫助他奪取天下。
李儒是個不被世俗規矩約束的人。
或者說他是個非常遵從理性的人,不輕易被感情左右。
什麼漢室不漢室,忠不忠君的,他不在乎。
他隻看到了一個無能的皇帝,隻看到了野心勃勃的諸侯,隻看到了大漢氣數已儘。
與其扶一個沒有能力的皇帝,倒不如扶起一個新勢力,以絕對的實力壓下這個亂世。
誰當皇帝不是當皇帝啊?
再這樣亂下去,農民沒辦法安穩種田,甚至無田可種,不事生產。
上層人又索取無度,到時候經濟必然崩塌。
根本不需要水災旱災,就能出現人相食的境地。
而董卓兵多將廣,單挑十八路諸侯毫無畏懼,毫無疑問是當今第一勢力。
因此李儒一開始還希望董卓能儘快平定這個亂世。
但事與願違。
董卓自從入主洛陽後,驕奢淫逸,酒池肉林。
被洛陽的溫柔鄉迷惑了心智,不再擁有鯨吞天下的誌氣。
或許是因為他沒有後代的原因。
但無論如何,董卓都已經不再是李儒心中的明主了。
可放眼天下諸侯,又有哪個諸侯能像董卓這般有希望在三年內平定亂世呢?
如果沒有董卓,恐怕這亂世還得持續二十年以上,中原都得打廢。
“報!!!”
李儒問道:“什麼事?”
“壽春的戰報。”
“哦?”
李儒連忙接過戰報。
長安就在荊州隔壁,劉表被孫堅圍困他是知道的。
劉表被圍他是知道的。
袁術拿下荊州會變得更強他也知道。
但李儒無所謂,也沒打算救援。
甚至他支持袁術拿下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