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衍道:“這燧發槍可以量產嗎?”
“如果能實現全軍配備,以兩萬對十餘萬就不是問題了。”
關羽搖搖頭道:
“以目前的技術,還不能穩定批量生產。”
他指著燧發槍的零部件道:
“燧發槍的擊錘、主彈簧、燧石夾、鋼砧等10餘個小部件”
“需各部件嚴絲合縫配合,比如擊錘撞擊鋼砧的角度偏差不能超過5°,否則無法產生足夠火星。”
“目前完全依賴工匠手工戳配。”
“目前擁有手工戳配能力的工匠也隻有寥寥幾個,廢品率高。”
“一個月造出一把已經很不錯了。”
荀衍遺憾道:“可惜了,如果全軍能裝備上這種武器,那我們對付袁紹會輕鬆許多。”
“主公,燧發槍雖然能對付大將,但其產量太低,似乎還不足以二萬兵馬應對袁紹主力攻勢。”
劉備點點頭道:
“造燧發槍隻是為了防身,出其不意擊殺絕技大將。”
“但由於產量問題,和質量問題,短時間內這類熱武器在戰場上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雖然袁紹剛剛在冀州站穩腳跟,兵力無法對我們形成碾壓。”
“表麵上不是一個和我們開戰的好時機。”
“但不得不說袁紹選擇進攻的時間剛剛好。”
“再晚個一年半載開戰,等我們解決了燧發槍的產量和質量問題,一個神機營就能定他生死。”
“而我們和袁紹的戰爭在即,批量造火槍碾壓是指望不上了。”
“所以我所依賴的真正用來守城的不是這種武器。”
荀衍問道:“什麼武器?”
劉備笑了笑:“還沒做出來。”
荀衍:“???”
劉備道:
“不過我把設計圖交給軍械所的工匠們做,應該很快就能批量生產。”
“我可以現在把設計圖畫給你們看。”
說著,劉備讓人拿來紙筆,在圖紙上畫出了“諸葛連弩”的圖紙。
荀衍疑惑道:“這不就是弩嗎?有什麼特彆的?”
劉備擺擺手,指著圖紙上的道:
“哎,此言差矣,你看這頂部的盒子,這叫箭匣。”
“可一次容納十餘支箭。”
“你再看這上方的連杆,像不像我編寫的物理書上的杠杆?”
“當我們抬起連杆的時候,這個鉤子就能勾住弓弦,同時箭矢落入這箭管中。”
“當我們拉下這條連杆,利用杠杆原理,就能輕鬆地把弓弦拉開。”
“等連杆拉到最底部的時候,勾住弓弦的鉤子就會鬆開,弓弦就會將箭矢發射出去。”
“如此往複,我們就可以短時間內連續射出十幾發箭矢。”
“若是想增大威力,還能配備燧發槍上的高碳鋼彈簧。”
“如此密集的箭矢,保證攻城的敵軍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我把他稱之為東海連弩。”
眾人皆露出興奮之色。
竟然是可以連續發射的弩箭!
他們很快就想到這種連弩的好處。
如此一來,守城時的壓製力會大幅提升。
而且操作簡單,沒有經過訓練的士兵都能輕易使用。
諸葛亮撫掌讚道:
“妙啊!”
“當真奇思妙想!”
法正眉飛色舞:
“若是再配合太史將軍的造箭能力,和許褚將軍的破甲能力。”
“這東海連弩的作用可比燧發槍有用多了。”
劉備問道:“怎麼樣?休若?”
“有了這東海連弩,我們守城可就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