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下麵地板,都是水泥路,所以我們騎行不會揚塵,空氣自然清新。”
“而且騎車也更快速平坦。”
背包上的四人皆一臉新奇。
從報紙上看過這種路麵的介紹。
今天還是第一次感受到這種路麵的平坦。
想來走路也很好走吧?
而且也直觀感受到了綿延千裡的水泥路有多壯觀。
賈詡問道:“這水泥路綿延千裡,望不到頭,花了不少錢吧?”
趙雲道:
“其實還好,一期報紙的收入就能把水泥鋪滿整個徐州的大路,而且還綽綽有餘。”
“而且許多農戶通過鋪水泥路賺了一筆不少的勞工費,加上秋收大豐收,許多人算是過了個肥年。”
眾人顯得有些愕然。
他們第一次直觀感受到報紙給劉備帶來的收入。
實在太恐怖了。
隨著他們深入東海腹地,村莊漸漸多了起來。
蔡邕發現,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間水磨坊,路上還時不時冒出一個農家樂的大牌子。
路邊一村長在教導自己孫子:
“孩子,咱們想宰客宰得有水準,首先要學會辨彆外地人還是本地人。”
孩童指了指騎著腳踏車呼嘯而過的趙雲,他背囊上有四個人探出頭來好奇地東張西望。
奶聲奶氣道:
“爺爺,那這是什麼人?”
村長看著趙雲的背影愣了一下,陷入了沉思。
隨即臉色嚴肅道:
“孩子,這題有點複雜,你聽好了,我隻教一遍。”
“嗯嗯。”
“這種舉止怪異的一般是本地人,而且還是在郯縣當官的。”
“哦哦。”
“但是!”
“嗯?但是什麼?”
“但是他背囊上的四個人東張西望的,一看就是沒見過世麵的臭外地。”
“所以這一坨人,既有外地人,也有本地當官的,這種客人就不能宰,知道了嗎?”
“哦哦....學到了,爺爺。”
村長寵溺地揉了揉孫子的腦袋,笑嗬嗬道:“很好,可教也,可教也!”
.....
蔡邕趴在袋子口問趙雲道:“農家樂是何物?”
趙雲道:“外地人沒玩過水車和曲轅犁,所以會掏錢來這邊磨麵粉。”
“同時這裡的農戶還會做農家菜賣給客人,這些菜都是東海酒樓傳授的。”
蔡邕道:“東海酒樓?就是那美食榜第一的東海酒樓?”
趙雲點頭道:“沒錯。”
蔡邕喃喃道:“那農家樂的飯菜一定很好吃吧?”
趙雲搖頭道:
“跟東海酒樓差多了,這邊的飯菜沒有味精,沒有精鹽,也沒有油水。”
“挺一般的,但比尋常酒樓的飯菜好一些。”
蔡邕心說不愧是天下第一酒樓,用料真足,竟然還放味精和精鹽。
趙雲介紹道:
“不過現在生意沒幾個月前好了。”
“第三期報紙增加了一張紙,除了多出幾篇文章外,還增設了旅遊指南,打算把那些有錢人引過來被農戶宰一頓。”
“現在第三期報紙應該已經發出去了,很快這些農戶又能賺一筆錢。”
“不過前段時間這些農戶就已經賺了不少錢,你看路邊,人人都買了一套新衣服過冬。”
一般冬天的農戶都不出門,因為沒有足夠的衣服抵禦寒風,隻有乾活的人才會穿上縕袍出來混飯吃。
所以其他地方冬天出門的人很少。
但東海這些村莊穿著衣服出來活動的人明顯多了很多,而且每個人身上的衣服都很厚實。
可見他們確實通過宰外地人賺了不少。
蔡邕感慨道:
“原來報紙上說得都是真的。”
“東海竟是一個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的世界....”
李儒目光炯炯,語氣激動得顫抖道:
“這就是盛世啊.....”
他好像看到了劉備的未來,內心更加堅定了把劉備推上皇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