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
李儒疑惑道。
劉備笑道:“我的意思是,我一定會讓天下百姓吃飽飯。”
李儒笑了笑:“主公的宏願是好的。”
“但我始終有個疑慮。”
劉備道:“請講。”
李儒道:
“糧食終究不是憑空產生的,隨便說說就能成。”
“現在東海剛經過戰亂,人口還少。”
“隻要擴大耕地麵積,暫時還能讓東海百姓吃飽飯,過上富足的生活。”
“倘若人口恢複到東海人口鼎盛時期,人口是如今的兩倍還多,恐怕以現在的耕地麵積尚且還不足以讓東海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
劉備點點頭道:
“你說得沒錯,以現在的條件來看,等人口發展到一定程度,”
“東海人口想恢複到鼎盛時期,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我通過改善農具,興修水利,足以讓兩代人過上富足的生活。”
“但也確實麵臨著後續人口暴增,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
“糧食的供應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
“如今土地兼並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
“每一次旱災洪澇,都會讓農民變賣田產,以此來換取糧食。”
“於是豪強貴族得以趁農民病,要農民命,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大量農田。”
“大量的土地集中在豪強和貴族手上。”
“於是走投無路的農民隻能租地主的田來養家。”
“可地主的田終究不是自己的,佃農不會自發地投錢去修水利,挖坑漚肥。”
“萬一水渠剛修好,地主不給租了怎麼辦?那不是白瞎了?”
“於是就導致了糧食減產。”
“加上大量糧食流向豪強和貴族的倉庫裡。”
“他們寧願用來喂豬,釀酒也不會分給貧民。”
“甚至他們覺得自己糧食夠吃了,也不計較百姓的死活,種植經濟作物,改稻為桑,為自己多添置幾件好衣服。”
“糧食產量進一步下降。”
“最終導致百姓無糧可食,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起義。”
“因此,想要盛世更長久,土地兼並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但不是現在。”
“我們的根基淺薄,又四麵臨敵,攘外必先安內。”
“在天下徹底安定之前,內部不宜做太大的動作。”
事實上,從董仲舒開始就有限田令。
表麵上隻要把侵占的土地丈量出來,依法處置即可。
但難就難在東漢是郡國製,沒有中央集權,中央朝廷的手難以乾涉本地的改革。
加上本地士族盤根錯節,官官相護,改革必然會受到巨大的阻力。
因此在清查土地之前,得配套出類似於尚書省,內閣,行省製等製度。
這過程會非常漫長,急不得。
當然也有比較快的辦法,那就是對外擴張。
李儒感到有些意外。
原以為隻有董卓敢跟世家動刀。
沒想到劉備這麼有魄力,竟然也打算跟世家動手!
李儒點點頭道:“既然主公知道,那我也便不多說什麼了。”
劉備笑道:
“想解決土地兼並問題,還得需要你們製定出相應的配套政策才行。”
“這過程會非常漫長。”
李儒堅定道:“無論要用多長的時間都要解決這個問題。”
劉備笑道:“清查土地之前,還有一種辦法可以緩解糧食供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