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袁紹回過神來,先是感到心情暢快。
董卓當年讓他狼狽出逃,流落關外,還抄了他的家,屠殺他的族人。
這份恨意始終埋在他的心頭。
如今董卓被他義子呂布殺害,算是讓他了卻了心結,大快人心。
另一方麵,他身為討董聯盟的盟主,其實一直不具備合法性。
畢竟天子在董卓手裡,董卓還是朝廷太師。
說句不好聽的,理論上袁紹才是反賊。
所以袁紹一直想立劉虞另立為帝,以對抗董卓朝廷,可惜劉虞一直不肯。
如今董卓被誅殺,那他作為“討董領袖”就有了合法性,甚至有一份殺董卓的功勞。
他可以借此來爭取政治主動權。
但如今王允重新掌管朝政,必定會想方設法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諸侯的實力,收回他們的兵權。
而袁紹又是割據一方的諸侯,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想被王允收回地方權力的。
他麾下的士族們更加不想袁紹失去地方權力。
唯有土地和軍隊才是實際的權力。
他們聚集在一起投資袁紹,不就是為了跟著袁紹一起把持朝政,帶著他們的家族吃香喝辣嗎?
一旦袁紹的地方權力被收回,他們前期的投資可全都打水漂了啊。
因此他們開始擔心王允成功整合十萬西涼軍。
一旦王允整合了十萬西涼軍,加上中央禁軍和呂布的並州軍,十餘萬精兵悍將在後方盯著他,他根本不敢放心去打劉備。
而他又不能放任劉備一直發展下去。
放任劉備發展就等同於慢性自殺。
所以袁紹會因此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大殿內群賢畢至,卻鴉雀無聲,各懷心思。
有的人假裝很開心,掛著假笑。
有些人性格直率,把心事寫在了臉上,麵露沉色。
袁紹放下報紙,開口說道:
“董卓之死,實在大快人心。”
“朝堂又回到了正軌,可喜可賀。”
袁紹麾下的謀士們一個個都是老狐狸。
聽出了袁紹這是定下了表麵“擁漢”的基調,這是政治正確,無人敢公開反對。
“但董卓舊部依然是個大隱患,不知諸位如何看待?”
這是在座眾人最關心的問題。
王允能否成功整合西涼軍關係到他們未來的前途。
沮授想了想說道:“關中應該還會再亂一陣子。”
袁紹問道:“何以見得?”
沮授道:“因為有一些西涼將領是必定要清算的,以此來重新樹立朝廷威嚴。”
“這些西涼將領都不傻,也有誓死為董卓報仇的人,所以一定會有人帶頭反抗,王司徒需要時間去壓製西涼軍的反抗。”
“同時呂布的並州軍和西涼軍素來有矛盾,董卓在時,西涼軍常常排斥並州軍,認為並州軍搶了他們的職位。”
“加上這次呂布又殺了董卓,兩軍之間的恩怨就更深了。”
“想解決這些矛盾並非易事。”
“至少在解決完並州軍和西涼軍之間的矛盾之前,王司徒不敢大量出兵。”
“另外,董卓掌權時,橫征暴斂,民生凋敝,許多農事荒廢已久,糧食不足。”
“王司徒想要恢複關中生機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因此主公隻要把心思放在劉備身上即可,無需過多擔憂。”
沮授從大局上推測王允短時間無暇顧及關東。
就算王允出兵威脅,兵力也不會太多,而且糧草不足,威脅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