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布落下,看到巨石之上的銘文之後,劉宏不禁為之動容,忍不住連叫了兩聲好。
跟在後麵的諸多大臣、名士大儒,也被巨石上的銘文所吸引,更有甚者,隻看得麵色潮紅,心中說不出的一種暢快。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寥寥幾言,不僅道出了大漢學院的治學之本,也道出了王潛的遠大誌向,更是道出了天下學子求學尊聖的本質。
太傅陳蕃凝視著巨石上的銘文,良久方道:“有此四句校訓,大漢學院,必將永世為人所銘記!”
王潛笑道:“不過四句狂心之言而已,太傅過譽了!”
陳蕃卻是擺了擺手,道:“伯淵莫要過謙,你能立石於此,便證明了你那教化天下之心。
有此四句,這大漢書院,必將成為我大漢的一處文教聖地!”
“是啊,有此書院在,我大漢文教之道,必將永世昌盛!”
“天下學子有福了!”
“是極……”
隨著陳蕃話落,周圍的諸多大臣、名士大儒,也紛紛出言,對王潛以及大漢書院稱讚不已。
對於這四句話,人們此前最多也隻是有所耳聞而已,震驚之餘,也隻當做狂心之言。
可是,在看到王潛將其篆刻於巨石之上,並立為校訓之後,方才切實的感受到了這幾句話的力量。
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今日過後,大漢學院之名必將傳遍海內。
一行人在巨石麵前駐足良久之後,方才移步朝著書院內走去。
書院內部的便道蜿蜒曲折,道路兩側,種滿了竹子。
輕風吹過,竹葉唰唰作響,給人一種清靜幽遠之感。
再往裡走,有觀書亭、藏書館、靜學齋等建築。
書院的正中央,是一座類似於會堂一般的建築,通體呈水墨色,通透明亮。
在會堂後方,是幾排屋舍和食堂,專門用來保障學子的住宿與餐食。
依照大漢書院的教學理念,今後少不得一些出身低微、家境貧寒的學子來此求學,自然要保證他們的吃穿住行,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治學環境。
陳蕃、李膺以及一些忠貞廉潔之人,連連點頭的同時,心中也不禁苦笑。
在過去的時候,大漢境內也有不少免費的義學,專供一些貧寒學子求學。
但那些所謂的義學,大多都是一些有錢人為了博一些虛名所設,要麼是堅持不了多久,要麼就是隻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已,遠遠達不到大漢書院這種情況。
王潛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然達到了令所有人都為之仰望的高度。
待眾人將整個大漢書院全都觀摩一遍之後,已然是臨近午時了。
隨後,一行人重新返回了學院的大門前。
此時,學院的四周,已經擠滿了前來圍觀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