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張角的抉擇
“這部經書,乃是孝順帝時期,琅琊郡人所獻,當時堪稱道家之神典,於青、冀一帶廣為流傳。
先帝孝桓帝在位期間,對此書甚是喜愛,更是多次派遣心腹宦官,去往苦縣祭拜老子。
朕自登基以來,對於此書也多有觀摩,觀其書中的諸多理念,倒也不失為一部道家典籍……”
察覺到張角的目光之後,劉宏也隨即講述了這部經書的根源,以及皇室對待道家思想的態度。
張角聞言,不禁喜形於色,當即俯首道:“陛下聖明,在下所修之法,亦是源自此書,承蒙陛下不棄,在下願誓死追隨聖天子陛下,以開創前所未有之太平天下!”
“先彆急!”
劉宏擺了擺手,然後拿起那部經書,緩聲說道:“此書當中的諸多理念雖頗合朕心,但有些東西,朕卻以為不甚合適傳揚出去!”
“這……”
張角一怔,隨即小心翼翼道:“不知陛下所指為何?”
劉宏沒有說話,而是扭頭看向王潛。
王潛笑了笑,隨即看向張角,“吾且問你,各類災禍異象,真的是君王德行不夠,故而引來上天示警嗎?”
聽聞此言,張角不禁為之一怔。
若是換做其他人這麼問的話,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是。
畢竟,無論是道家的天命論,還是儒家的天人感應,亦或是民間百姓的認識,君王就是上天的代言人。
上天之所以降下那些災禍,就是因為這個代言人的所作所為沒有順從天意所致。
身為傳道者的張角,自然也對這一說法堅信不疑。
但是,麵對王潛的問話,他內心堅守的想法,不禁有些動搖了。
他知道,王潛既然有此一問,那肯定是不認同、或者是排斥那一說法的。
畢竟,在過去的時候,每逢天災異象,總會有人借用“上天示警”的名頭來生事,要麼煽動輿論向天子施壓,要麼就是直接乾脆起兵反叛。
一旦災害頻發,百姓生活不易,便難免出現一些“替天行道”之人。
因此,這一說法,無疑是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君王的法統性。
而王潛問他這種問題,顯然是想修正或是摒棄那一說法,讓人再也無法利用天災異象來攻擊天子。
念及至此,張角心中不禁閃過一絲猶豫。
儘管他也明白,王潛的本意是為了維護君王的穩固,但天命論,又是道家學說得以宣揚的根本。
若是將其修正或是摒棄的話,該如何去解答世人的疑惑?又如何將道家的學說發揚光大?
看著張角在那猶豫著不說話,王潛也沒有催促,靜靜的等候著。
眼下這個時代,正處於小冰河時期,儘管他可以依靠一些後世手段,來避免漢王朝的覆滅,但卻無法阻止諸多天災的發生。
自劉宏登基以來,雖然沒有發生大的災害,但各地郡縣報上來的小災、小難卻著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