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潛說出的“新的表現方式”,蔡邕也是立馬來了興趣。
常言道:知音難求!
身為當代名滿天下的大家,蔡邕自然也有著他的驕傲,肯定也不想自己所鐘愛的音律之道,隻被人們當做一種簡單的消遣娛樂,那實在太過膚淺了些。
因此,在聽到王潛居然能夠使其擁有引導教化作用之後,蔡邕自然也是十分上心。
畢竟,倘若真能做到的話,那才是對音律一道最大的認同,也不枉自己沉浸此道多年。
迎著蔡邕的目光,王潛也笑著說道:
“鄙人的這種新型表現方式,倒也並不複雜,無非就是對一些有著勵誌或是鼓舞人心的曆史典故、名人傳記進行一定的潤色,將其改編成小說故事。
然後,再使人對這些小說故事,通過唱、或說的將其表現出來……”
隨後,王潛也將後世的一些戲曲、話劇、評書等表演方式,一一的說與了蔡邕。
聽著王潛講述的這些“全新的表演方式”,蔡邕的神情也不禁變得激動了起來。
在他看來,王潛所講述的這些表演方式,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能夠從中看得清楚、聽的明白。
相比於傳統的教書育人,這種寓教於樂的表演方式,無疑更容易受到世人的認同與追捧,其所帶來的引導與教化之功,是無形且無法抵抗的。
蔡邕無法想象,這些表演方式一旦出現之後,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到時候,自己身為開創者之一,族譜單開、名垂青史,怕都隻是最基本的待遇了。
想到這些,蔡邕看向王潛的眼神也變了,滿是崇敬與感激。
他知道,王潛既然將這些表演方式說給自己聽,那肯定是要讓自己去做的。
這簡直就是在掰開自己的嘴給自己喂飯吃啊!
就連一旁的小蔡琰,看向王潛的目光之中,也是異彩連連。
在她的心目當中,王潛能夠開創出“心學”一脈,就已經遠超尋常的凡人,其教化之功,足以與聖人比肩。
而今,這位王師居然又開創出了新的表演方式,著實讓她感到有些難以置信了。
在小蔡琰的眼中,此時的王潛,就好比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任憑她如何仰望,卻始終無法看到峰頂。
不過,越是這樣,蔡琰對於王潛就越是好奇,心中就越想看一看這位王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念及至此,小蔡琰也當即上前朝著王潛欠身一禮。
“王師才學無雙,方才所提的諸多表現方式,讓小女子為之神往。
小女子願侍奉王師左右,時時聆聽王師教誨,還請王師能夠準允!”
看到小蔡琰如此突然的舉動,一旁的蔡邕也是被嚇了一跳。
這個時代的女性地位雖然不低,但還從未有過女子拜男子為師的先例,此事若是傳出去了,影響到自家女兒的聲譽事小,壞了王潛的名聲才是大。
不過,在看到女兒那堅定的神情之後,蔡邕隨即又閉上了嘴巴。
他也知道,自家女兒雖然年紀尚小、乖巧懂事,但卻極有主意,一旦認定某件事情,便是他這個父親也極難改變。
加之蔡邕也並非那種頑固不化之人,此前雖未有過女拜男師的先例,但也沒誰說過不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