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曹操所提之“精神”,王潛也頓時眼睛一亮,目光中竟帶著幾分期待。
在場的其餘眾人也察覺到了王潛表情的變化,齊齊將目光看向了曹操。
在王潛的諸多弟子當中,除劉宏之外,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曹操了。
此子不僅處事不拘一格,能夠與所有人打成一片,而且還完美的繼承了王潛所宣揚的教學理念,對待任何事物,總能以一種獨特的角度去看待,並從中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迎著眾人的目光,曹操的臉上也不禁露出幾分欣喜。
畢竟,在過去的時候,一眾師兄弟的目光,全都圍繞在天子的身上,以至於他的才華無人得見。
而今,天子不在,人們全都將目光對準了他,也是讓他感受到了那種被人矚目的愉悅感。
隨後,曹操緩緩站起身來,凝聲道:“師父,徒兒所言之精神,乃是萬千青年與國家之間的一種互相信賴、互相依存。
您的那句:不負萬千熱血青年的一片赤誠,讓無數人看到了國家的擔當。
既街頭所傳之,君既為國,則國必不負君!”
“如此精神,不僅可以激發萬千熱血男兒的凝聚力,還能使其再無任何後顧之憂,全力以赴的為國效力!
有了這種精神為依托,今後的大漢,無論遇到各種困難與危機,都必將湧現出無數熱血男兒為之拚搏。
此番出兵所帶來的深遠影響與意義,已然遠超任何形式上的收益……”
聽到曹操的一番言語,在場的眾人也不禁點了點頭。
尤其是呂布、黃忠等從軍之人,更是感同身受。
畢竟,能夠促使一個人為國死戰的,除去相應的名利之外,莫過於國家的坦誠相待。
倘若一個人為了國家的利益而拚命死戰,而國家卻其不聞不問,試問誰還願意繼續下去?
忠誠也好、信仰也罷,都是需要回應的,哪怕隻是一句空話,也總勝過什麼都沒有。
就拿此次戰爭來說,袁紹及諸多學子,能夠主動站出來與敵作戰,或許大多都隻是出於對國家的忠誠而已,其內心深處,或許並未奢求過什麼,即便朝廷不出兵支援,他們也不會抱怨什麼。
但越是這樣,朝廷就越要給予回應才是!
畢竟不是人人都那麼高尚、那麼無私的!
諸多學子或許不會抱怨,但其他人卻不會那麼想了。
一旦朝廷不能派兵支援,必然會有人認為是朝廷放棄了那些學子,甚至還會給朝廷戴上一個薄情寡性的帽子。
這樣一來的話,勢必會極大的降低人們對於朝廷的認同感,今後朝廷再有任何動作或政策,人們大多也隻會漠不關心。
反之,如果朝廷出兵救援,就算不能及時趕到,起碼也是表明了一個絕不放棄他們的態度。
這樣一來,不僅讓那些奮戰的學子看到了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同樣也可以激起其他人對於國家的認同。
畢竟,對於一個人來說,即便他如何的大公無私,也總是希望自己不會錯付,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這種心理,不止是對人,對國也同樣如此!
我可以愛國,但也同樣需要國家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