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連勝。
當孟菲斯灰熊隊以全勝戰績結束賽季初的魔鬼賽程後,整個nba世界都為之側目。
讚美如潮水般湧來。
espn的首頁頭條用了一個極具衝擊力的標題——【藍色風暴,席卷聯盟!】
tnt的王牌節目《insidethenba》裡,查爾斯·巴克利甚至誇張地宣稱他願意親吻一頭真正的灰熊來換取這支球隊的一件簽名球衣。
孟菲斯這座平日裡略顯安靜的城市也因為籃球而徹底沸騰。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穿著灰熊隊深藍色球衣的球迷,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
然而在籃球這個巨大的名利場裡,極致的讚美往往是捧殺的開始。
當最初的震驚和讚歎過後,一些不和諧的、帶著彆樣目的的聲音開始悄然出現。
最先發難的是遠在洛杉磯的媒體。
《洛杉磯時報》的資深體育專欄作家比爾·普拉斯基發表了一篇題為【杜蘭特的獨舞與孟菲斯的伴奏】的文章。
文章開頭極儘溢美之詞,將凱文·杜蘭特的表現吹捧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稱他為“新時代的喬丹”、“正在重新定義小前鋒的死神”。
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明褒暗貶的暗示。vp級彆的表現。是他,在第四節用無解的單打殺死了比賽;是他,在球隊陷入困境時一次次力挽狂瀾。這支八連勝的灰熊隊毫無疑問是‘杜蘭特的球隊’。”
“然而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作為球隊的絕對核心,杜蘭特至今仍然被安排在替補席上。我們看到灰熊隊的首發陣容裡依舊是基裡連科、斯科拉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將。他們很好,但他們是球隊的未來嗎?當勝利的聚光燈都打在杜蘭特身上時,這些‘伴奏者’的心裡又會作何感想呢?”
這篇文章像一個高明的“離心機”,看似讚美杜蘭特,實則巧妙地割裂他和隊友之間的關係,暗示著一種潛在的“核心與角色球員”的矛盾。
如果說洛杉磯媒體的手段還算含蓄,那麼紐約媒體則向來以直接和刻薄著稱。
《紐約郵報》的專欄標題更加聳人聽聞:
【八連勝的囚徒:王宇航的“pua”與杜蘭特的枷鎖】
“所有人都看到了杜蘭特的偉大,但很少有人看到他所戴的枷鎖!一個擁有vp實力的球員,一個能用46分刷新生涯記錄的超級巨星,為什麼還要在替補席上浪費他的天賦?”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的教練是王宇航。”
“我們必須回顧一下王宇航的執教曆史。在他的球隊裡從山貓時期的雷·阿倫到如今的杜蘭特,任何超級巨星都必須絕對服從於他的體係。他用‘團隊’和‘勝利’作為糖衣將球員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告訴你打替補是為了球隊好,是為了讓你更好地成長。這是一種何等高明的心理操控術pua)!”
“我們不禁要問,杜蘭特的經紀人團隊在哪裡?他們為什麼能容忍自己的客戶,一個未來的聯盟門麵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他們必須向灰熊隊的管理層施壓!讓杜蘭特回到他本該屬於的首發位置!奪回屬於他的球權和戰術地位!”
這些文章像一顆顆投入輿論湖麵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推特、各大籃球論壇上也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
一些“球迷”也開始跟風。
“說得對!kd就應該首發!憑什麼讓ak47那個俄羅斯人占著位置?”
“灰熊隊贏球全是靠杜蘭特在第二陣容和第四節擦屁股!首發那群人根本打不開局麵!”
“王宇航就是嫉妒杜蘭特的天賦!想用這種方式打壓他!”
媒體的捕風捉影,球迷的煽風點火,這些外界的噪音不可避免地開始向灰熊隊那看似堅不可摧的更衣室滲透。
凱文·杜蘭特終究還是一個隻有20歲的年輕人。
他很敏感,也很在乎外界的評價。
當他看到那些將他和隊友割裂開來,甚至暗示隊友在“拖累”他的文章時,他的內心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絲微妙的波瀾。
在一次隊內訓練的分組對抗中,這種情緒不經意地流露了出來。
杜蘭特在一次進攻中麵對基裡連科的防守沒有選擇傳球,而是用一次極其勉強的乾拔跳投結束了進攻。
“砰!”
籃球磕筐而出。
“凱文!那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場邊的布拉特下意識地喊道。
杜蘭特沒有說話,隻是有些煩躁地搖了搖頭。
退防時他和基裡連科擦肩而過。
“嘿小子,彆被那些報紙上的屁話影響了。”基裡連科用他那帶著濃重口音的英語平靜地說,“我們是一個團隊。”
杜蘭特聞言一愣,有些驚訝地看著ak47。
而基裡連科,這位來自天寒地凍的俄羅斯的“ak47”,臉上沒有任何多餘的表情。他似乎對外界的風波毫不在意。事實上他從不玩美國的社交媒體,也幾乎不看體育新聞。他的世界裡隻有籃球、家庭,或許還有他鐘愛的網絡遊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