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防所五萬餘人的人口,可卻有足足一萬五千餘人的城防軍。
如果雜七雜八的都算起來,理論上有戰鬥編製的人甚至要到兩萬以上。
接近百分之五十的兵民比。
這個比例甚至比曙光城還要高很多。
人比槍多,從來不是什麼玩笑的話,甚至人比子彈還多。
所以理論上的戰鬥力和實際上的戰鬥力是不能劃等號的,甚至是成反比的。
人越多,戰鬥力越弱。
因為很多人根本就是被拉了壯丁,彆說人手一槍了,就連比較筆直的棍子都做不到人手一根。
沒武器,組織弱,隊伍臃腫,沒思想準備,各種bug堪稱疊滿了。
除了人數看著比較唬人外,實際戰鬥力弱的一筆。
這也是被曙光城三支戰團一突外圍就崩的了根本原因。
這種情況趙雲羽不可能不清楚,他本來的設想,是以少部分精銳為督戰隊,然後以絕對的人數優勢去磨來犯之敵的體力,精力。
就好像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一樣。
隻不過趙雲羽同他兒子犯了一樣的毛病,紙上談兵。
他考慮了很多,唯獨漏了兩點,一是曙光城戰團的實力,沒人會想到,這些人會騎著坐騎而來。
甚至那些坐騎的殺傷力,完全不低於其背上的人。
二是低估了填線寶寶的求生意誌。
或者說報複心理。
麵對曙光城這樣的陌生戰團,他們寧可和身後的督戰隊拚命。
也不願意同陌生的事物打交道。
近戰帶來的壓迫感和摧毀士氣的能力,是槍械所不能比擬的。
前進是死,後退也是死,那被槍打死,和被踐踏穿胸而死,無疑是後者更需要勇氣。
而這種勇氣為什麼要給那些抓自己壯丁之人?
是因為賤嘛?
一場戰役,錯失了先手,又接連犯下戰略錯誤,所以落到現在這樣絕對的下風,也就有情可原了。
所以麵對潰兵趙雲羽才下令毫不猶豫的以燃燒彈開始攻擊,因為根本就不在乎那些壯丁的性命。
槍林彈雨下曙光城的人沒什麼損失,但某種意義上講,聯防所損失慘重。
就好比那批燃燒彈,不是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用了之後,沒了就是沒了,至少短時間內是沒有任何補充渠道的。
目前看樣子效果不錯,對付自己人的效果不錯。
而對曙光城來講,隻能起到以空間換時間的阻擋之用。
無源之火,能攔住各戰團一時,但絕攔不住各大戰團一世。
趙雲羽甚至想組織了一波反擊,可自己又不想帶頭,因為太危險,可他聰明彆人也不傻。
沒聰明人辦不成事,但聰明人太多也辦不成事。
直到李仙的身影出現在視線範圍內後,不用介紹,所有能觀察到的人都知道,那個騎虎的男子就是首領。
而他們觀察到李仙的同時,李仙也觀察到了他們,區彆不過是他們是用望遠鏡,李仙單憑人眼。
看了一眼還在燃燒的火線,李仙理解鹿群怕火的天性。
但這絕不是各大戰團躊躇不前的原因,因為鹿背上坐著人。
“馬景亮,去傳信,十分鐘後身在火線後者,斬!
告訴他們,鹿看見什麼,是人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