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看譜子的那個角度,搭配這身衣服,絕了,然後抬頭時候的那幾個瞬間,我的媽呀,我戀愛了!!!】
……
學過古典樂的就知道,西方含有宗教性質的經典樂曲特彆多,看起來難度不高,其實想要演奏好特彆難。
一些古典樂就是脫胎於唱詩班之類的宗教音樂而誕生,即便是作曲家創作,也會圍繞這種經典主題。
不是讚頌上帝偉大,就是誇讚聖母慈悲。
這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個很難共情的主題。
彆說是聽眾其實理解不了什麼原罪論、贖罪論、救贖說,就是演奏者,可能也多是在技巧上麵打磨精進,而在樂曲意境、情感投入等上麵沒有辦法做到像那些有信仰的宗教人士那般完善。
還有一點比較明顯的就是,在一些同時要求藝術性和技術性的體育項目裡,龍國在藝術表達上麵是相對比較弱勢的。
除了霸權壟斷,還有就是信仰、觀念、美學感知等不一樣,所以不能夠理解,也很難做到那種藝術表達。
隻能夠在硬性的技術上鑽研,而在文化、藝術等軟實力上稍顯辛苦。
在這樣情況下,洛瑤的選曲無疑是有點冒險的。
她首選梁祝、茉莉花這樣的曲子,肯定更能夠得到聽眾的理解,當然她也確實選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是在順序上,她決定先從《聖母頌》開始。
聖母頌表達的情感激烈但又平緩。
在對“聖母”或者說“母親”這個概念的稱頌上,它的感情怎麼都不可能是完全平靜的,不如說這種對母的濡慕中還夾雜著崇拜、敬愛、期待、尊崇乃至於憧憬等感情。
她持弓的手很穩,琴弦在她的手指下微微顫動,她能夠近距離感受到大提琴向她傳遞來的某種隻有演奏者自己能夠明白的反饋。
不隻是拉壞了就會出現很糟糕的鋸木頭鬼叫,更是一根根繃緊的琴弦、空腔並共鳴的琴身本身會有不一樣的反饋。
練習了很多很多次,一次次、一遍遍地去體會同一段旋律、同一個小節,才能夠感受到那幽微的差彆。
而現在,她就能感受到她的大提琴對她的那種訴說:
她的琴告訴她,是的,你拉的是對的,這種節奏是對的,這種感情表露也是正確的。
其實情感沒有正誤之分,但流暢的演奏應該是一氣嗬成的,宛若寫毛筆字,筆觸之間或許會有斷開、字和字之間並非一直勾連,但最後一整個卷軸的大字展開,那是行斷意不斷的整體。
《祭侄文稿》為什麼那麼有名?
其中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情之所至。
全篇哀痛而若連綿不斷的流水,是淚水凝於筆下,酣暢淋漓地勾勒出那一整副大字。
當然還有以小見大,以小家之哀傷感慨家國之殤,還有寄托了什麼什麼感情等更為崇高的情感在裡麵。
但從小裡說,打動普通人的,正是這種大家日常都有可能會體會到的東西。
彈琴亦是藝術的一種。
或許她不如專業人士那般技巧高深、天賦絕倫,什麼曲子都能夠拿捏,但洛瑤練習並表演的有限的幾首曲子,一定是她能夠找到共鳴點、並將之蔓延開來,以構成完整的情感表達的曲子。
即便中途可能會有錯音,但聽起來是連貫而流暢的,細細體會其中的感情,更是纏綿而不絕。
“我的聖母頌,是讚歎媽媽的曲子。”洛瑤在心裡想著,企圖用琴聲與大家說話。
曲裡的,是她這個演奏者的媽媽,是聽眾們的媽媽,也是天下所有人乃至生命的媽媽。
她們都是如聖母般美好的人——
慈悲、善良、溫柔、博愛而偉大。
【真不錯啊,你們快看!】
【天哪,這不是我家的仙女嗎?仙女你怎麼到鏡頭裡去了,仙女你回來吧,仙女我想死你了嗚嗚嗚嗚嗚】
【廢話,這小提琴拉得好不好聽,我不會自己看嗎】
【前麵的姐妹,這是大提琴】
【被迷到神誌不清了,不好意思or2】
……
洛瑤以她的大提琴描繪這種細膩的情感。
也因為這種表達,讓她整個人也跟著平和了起來。
仿佛她也同樣受到了音樂的感染,變得更加溫柔、更為平靜。
喜歡我一新人女主播怎麼那麼多老公粉請大家收藏:()我一新人女主播怎麼那麼多老公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