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瑾和軍軍麵麵相覷,鬆開了拉著王小小的手。
他們知道,堂哥/堂叔已經進入了“施工模式”,暫時安全了。
王小小看著王漫那副“我在認真工作彆打擾我”的樣子,一肚子火發不出來,憋得胸口疼。
她狠狠瞪了那背影一眼,最終無奈地歎了口氣,對花花說:“花花,這幾天,咱們就先靠這個小爐子和家裡的存糧湊合一下吧。”
花花乖巧地點點頭,繼續用小爐子熱著窩窩頭。
接下來的時間,王家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景象。
一邊是王小小帶著花花、紅紅,用移動小爐子做飯,又不敢煮肉怕香味傳開。
另一邊則是王漫的個人舞台。
他不僅自己乾,還開始高效地“分配任務”。
他會突然抬頭,用沒有任何情緒起伏的語調發出指令:
“軍軍,去剛子家,詢問是否有富餘的耐火土,數據記錄在本子第3頁。”
“賀瑾,去收集家屬院範圍內,直徑在5至7厘米之間的鵝卵石,需要20顆,用於基礎散熱層優化。”
“小小,舊灶台拆除後,地麵平整度誤差超過標準,需要協助進行水平校準。”
他的要求清晰、具體,且完全基於他那個“優化項目”的邏輯,讓人無法拒絕,甚至有點想笑又笑不出來。
軍軍和賀瑾被他使喚得團團轉,竟然真的幫他找來了材料。
王小小則乾脆不理他,但聽到“水平校準”時,還是忍不住過去看了一眼,發現他居然用一根棉線和一塊小石頭做了個簡易水平儀,正在那極其認真地測量。
天黑之後,家裡的燈被他征用了,就著燈光還在寫寫畫畫,計算著新灶台的結構和用料,地上鋪滿了他畫的歪歪扭扭但標注清晰的草圖。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就起來了。
開始按照圖紙,一絲不苟地重建灶台。
他砌磚的動作很熟練,極其精準,每塊磚的位置、每一條磚縫的寬度,都嚴格遵循著他的計算。
王小小起來看到這一幕,心情複雜。
氣是消了,主要是被一種巨大的無奈感取代了。
她看著那個專注忙碌的背影,終於深刻地理解了賀瑾的話,他的項目是“優化灶台”,而非“保障家庭餐”。
而現在,他正以百分之兩百的投入度在執行這個項目。
連續五天,在軍軍和賀瑾時不時的“輔助”下,一個看起來有點奇怪但結構嚴謹的新灶台竟然真的砌好了。
灶膛的形狀、煙道的角度都和王小小印象中的灶台很不一樣。
王漫仔細地檢查了每一個接縫,然後鄭重地宣布:“可以進行首次點火測試,驗證熱效率提升數據。”
所有人都圍了過來,連喬漫麗和紅紅花花都好奇地看著。
王小小心情無語地引燃了第一把火。
火苗在結構新穎的灶膛裡燃燒起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煙居然真的很少,火勢卻非常集中旺盛,鍋底很快就被均勻燒熱了。
王漫拿著本子,緊緊盯著火焰和鍋底,嘴裡念叨著:“燃燒充分,煙霧排放減少約百分之七十,預估熱效率提升百分之三十以上,初步驗證成功。”
他抬起頭,看向王小小,那雙清澈的眼睛裡閃爍著完成一項重大任務後的滿足感,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等待表揚的期待。
王小小看著那口終於能快速燒熱水的鍋,再看看王漫那張沾著泥灰卻寫滿“求表揚”的臉,所有的不滿和怒氣瞬間煙消雲散。
她無奈地笑了笑,走上前,學著三伯一樣摸了摸他的頭。
“哥,台麵非常符合‘節能高效’的原則,你做得很棒。”
雖然過程無比折騰,代價是全家煮飯折騰了好幾天,但結果好像確實還不錯?
王漫立刻露出了滿足的神情,眼神亮晶晶的,仿佛得到了最高級彆的認證。
他認真地點點頭:“基於此成功案例,下一個優化項目的優先級可以提上日程。”
王小小心裡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預感瞬間衝散了那點剛剛萌芽的欣慰。
隻聽王漫繼續用他那平靜無波、卻足以讓人頭皮發麻的語調說:“賀瑾之前提供的數據顯示,你曾為了冬季保溫效率,擅自改小了房間尺寸。但目前家庭常住人口已增加,人均居住麵積低於舒適標準下限。根據‘空間利用率與人均舒適度優化原則’,下一步,我將對屋內的隔牆進行拆除重建,以擴大房間麵積。明日即可開工。”
王小小:“……”
她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仿佛被無形的冰霜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