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潭問劍
驚蟄前的武夷山,仿佛被一隻巨大的倒扣蒸籠籠罩著,悶熱難耐。在這蒸籠之中,段無涯赤裸著上身,雙膝跪地,靜靜地跪在寒潭邊。
他的額頭、鼻尖、胸口,甚至連脊梁都掛滿了細密的汗珠,這些汗珠順著他的身體曲線,緩緩地滑入他腰間的麻布褲腰裡,然後在他身下的青石板上,洇出一道道深色的水痕。
然而,與他這副燥熱的模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丈外那潭水。那潭水泛著幽藍的冷光,宛如一麵巨大的冰鏡,倒映著天空和四周的山巒。水麵上,漂浮著一些晶瑩剔透的冰晶,它們隨著段無涯的呼吸,微微起伏,仿佛是有生命的活物,正在吞吐著月華。
“第七日了……”段無涯低聲呢喃道,他的聲音在這寂靜的山間,顯得格外清晰。他緊緊地握著手中的承影劍,那鯊魚皮製成的劍柄,被他的汗水浸濕,微微有些發滑。而劍鞘上,凝結的霜花在他的握力下,簌簌而落,仿佛是被他的決心所撼動。
承影劍的劍身,猶如鬆紋一般,在陽光下閃爍著淡淡的寒光。劍身倒映出段無涯左肩的北鬥胎記,那七顆暗紅星斑,此刻正泛著詭異的紫芒,與他手中的承影劍相互映襯,透露出一種神秘而危險的氣息。
潭心突然炸開一串氣泡。段無涯瞳孔驟縮,劍鋒劃過手腕,血珠在半空拉出弧線。這是雲水七變的起手式——以血為媒,喚水成兵。
"驚蟄變!"
就在血珠墜入寒潭的瞬間,仿佛時間都凝固了一般,整個寒潭突然沸騰起來,水麵上湧起了七道巨大的水柱,直衝向天空,仿佛七條巨龍騰空而起。
段無涯見狀,身形如鬼魅般迅速旋轉,他的雙腳如同踩在波浪之上,輕盈而靈活地移動著。與此同時,他手中的承影劍在空中急速揮舞,帶起一片水霧,這些水霧在他的劍勢帶動下,迅速凝結成一把三尺長的青色劍芒。
這把劍芒如同閃電一般,以驚人的速度朝著三丈外的一棵老鬆疾馳而去。當劍芒與老鬆相遇的一刹那,隻聽得一聲清脆的金鐵交鳴之聲響起,那聲音如同晨鐘暮鼓一般,在山穀中回蕩不絕。
令人驚訝的是,這一劍竟然將那棵老鬆攔腰斬斷,而斷口處的年輪清晰可見,仿佛是被精心切割過一般。更神奇的是,斷口處竟然沒有半點木屑飛濺出來,仿佛這一劍的力量已經完全被老鬆吸收,沒有絲毫浪費。
這正是驚蟄變的精髓所在——化至柔為至剛。段無涯的這一劍看似輕柔,實則蘊含著無儘的力量,這種力量並非通過剛猛的撞擊來展現,而是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將力量傳遞到目標物體上,使其在瞬間承受巨大的壓力而斷裂。
然而,就在段無涯剛剛收劍之時,承影劍突然發出了一陣如同龍吟般的震顫。這陣震顫異常強烈,以至於段無涯的虎口都被震得發麻,險些讓承影劍脫手而出。
他定睛一看,隻見劍身之上竟然映出了北鬥七星的倒影,而這北鬥七星的位置恰好與他手臂上的胎記相互呼應。就在這時,潭底似乎有無數的螢火逐漸亮起,這些螢火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一般,在水麵上拚湊出了一幅二十八宿星圖。
在這星圖的東北角,有一點猩紅的光芒正沿著天市垣緩緩移動,仿佛是一顆神秘的星辰在夜空中漫步。
"誰?"
段無涯反手擲出水劍。冰刃刺入蘆葦叢的瞬間,蒼老的咳嗽聲伴著山歌飄來:"巴東有巫山,窈窕神女顏......"
背簍老漢撥開葦葉,露出半張黝黑笑臉。簍中紫靈芝泛著妖異的藍光,根須間粘著幾片銀鱗。段無涯鼻翼微動——那不是藥香,是屍油混著沉檀的怪味。
"後生仔,討口水喝?"老漢的柴刀在月光下閃過幽綠,刀柄北鬥七星竟是逆位排列。他赤腳踩過青苔,苔蘚下的蜈蚣倉皇逃竄,石麵上卻半個腳印也無。
承影劍的震顫愈發劇烈。段無涯盯著老漢遞來的竹筒,筒口凝結的水珠正倒映著扭曲星圖。當指尖觸及竹筒的刹那,老漢袖中突然竄出百足蜈蚣——那蟲首竟生著人臉!
【致親愛的讀者】
當您翻到這一頁時,我們的故事已暫時畫上句點。但這段旅程並未結束——您的每一次留言、每一個點讚、每一份分享,都是在為這個故事注入新的生命力。
求五星好評
如果您曾被某個情節觸動,為某個人物揪心,或是在深夜為故事的轉折會心一笑,誠邀您花1分鐘留下五星好評。這份認可不僅能讓更多書友遇見這部作品,更是支撐創作者熬過無數個枯坐碼字長夜的星光。
求擴散轉發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若您覺得本書值得被看見,歡迎:
分享到朋友圈微博書友群
向身邊親友推薦
標注「在讀」狀態
您隨手轉發的截圖作者,還有機會獲得簽名書周邊小禮物哦!
我們共同創造奇跡
網絡文學世界裡,讀者從來不隻是旁觀者。您收藏的每一次點擊,段評區的每句互動,都是構建這個平行宇宙的重要碎片。期待未來能用更好的故事回報這份相遇的緣分。
最後鞠躬致謝——您的支持,是我對抗拖延症的最佳良藥!
喜歡劍魄沉星錄請大家收藏:()劍魄沉星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