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的番號?”
“齊?齊王?”
......
正所謂三個臭皮匠賽個諸葛亮。
更何況是皇宮大殿裡這麼多的文武百官,很多都是飽讀詩書之人。
並且,能夠入這朝堂上議事的,哪一個沒有一點真本事呢?
所以,便有人腦洞大開,忍不住往藩王的番號這個方麵想。
然後,經過那位大臣的一開口提醒,頓時皇宮大殿上的其他大臣紛紛順著那大臣的猜想往下想,自然第一個便聯想到了他們大明的齊王殿下了。
隻是,當他們一想到這裡的時候,頓時一個個都被自己的這個想法給嚇了一大跳。
不過,如果換成是其他的藩王,說不定他們連想都不會想,但是對於這位齊王殿下,他們一個個心裡都沒底。
畢竟,自從他們那位齊王殿下去了封地就藩之後,他們對那位齊王殿下就一點都看不透。
從修建水泥路,到高產量的土豆和雜交水稻,再到能夠不借助馬車就自己動的蒸汽機汽車,以及現在繁榮昌盛都超越了他們京都的齊王封地,是徹底深深震撼住了他們。
在他們心中,好像齊王殿下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似乎都不足為奇了。
尤其是他們這些年也收到消息,說齊王殿主在青州那邊還組織了艦隊,進行海外貿易。
當然,他們隻是聽聞了一個大概,具體的情況卻不得而知了。
因為齊王的那支艦隊十分的神秘,保密工作也做得非常的好,他們甚至都沒有見過齊王殿下的那支艦隊。
就連朱元璋也都略有耳聞,隻不過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這幾年,朱元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對付北元的殘留勢力上,並且還取得了不少的戰績。
至於朱榑的封地那邊,朱元璋也都懶得去管,就任由朱榑自己去隨便折騰。
一來是朱元璋對朱榑這個兒子越來越喜歡,所以,便放縱著朱榑去折騰。
二來,朱榑的表現讓朱元璋也十分的滿意,至少給大明帶來了不少好東西,推動了整個大明的發展和進步。
這便是朱榑對大明所做的貢獻,朱元璋自然對他這個兒子刮目相看了。
三來,朱榑徹底解除了大明沿海邊境的倭寇的隱患,也算是大功一件,所以,朱元璋對朱榑那艦隊開啟海外貿易也是睜一隻閉一隻眼了。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朱榑的那支艦隊表麵上是在進行海外貿易,實際上卻是在做著其他的事情,比如移民和把大明的一些重要東西跟技術轉移到澳洲去等等。
再加上朱榑又常年不在封地上,朱元璋就算是想管也管不了,他總不可能派人追到海外去吧?
所以,朱元璋最後也隻有任由朱榑去了,他倒是想要看看朱榑能夠給他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如今朱元璋聽了皇宮大殿裡的那些大臣突然提起齊王殿下,頓時心中不由一緊,然後感覺安南和暹羅等一眾大明藩屬國被滅,說不定還真跟朱榑有點關係呢?
因為朱榑常年在海外,朱元璋也不知道朱榑的情況,而覆滅安南和暹羅等一眾大明藩屬國的那些大軍又身穿大明將士的盔甲,還說大明的語言,就連那些大軍所舉的旗幟都是寫了大明的文字,並且這旗幟上的字還分彆是“朱”和“齊”,這不得不讓朱元璋都懷疑起來。
在朱元璋看來,朱榑連蒸汽機汽車這樣的東西都能鼓搗起來,那些火槍和火炮對於朱榑來說,那就更不是什麼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