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天下還算是太平。
梁帝便收起了自己的利爪,一心隻想發展民生,也好為子孫留下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
但今日早朝上發生的事情。
讓梁帝發現他錯了……
這幾年好像有些太過於仁慈了。
仁慈的讓一些人認為梁帝這隻老虎,已經沒有了爪子……
梁帝在崇政殿坐了一會。
鷹揚衛指揮使褚凱風便來到崇政殿,跪地向梁帝請罪。
“都是臣考慮不周,才引出諸多事端。”
“還請陛下降罪……”
梁帝冷笑道:“你也認為沈青辰抓了都轉運使馮慕堯,是肆意妄為?”
褚凱風直接搖了搖頭。
“臣相信沈青辰不會胡亂抓人。”
“既然他敢抓馮慕堯,就說明馮慕堯一定會涉案其中。”
“隻不過沈青辰行事還是莽撞了一些。”
“臣當時應該再派一個老成持重之人,隨他一起去永川的。”
“陛下,臣準備親自去一趟永川府……”
梁帝聞言,臉色才好看了一些。
“沈青辰今年才十六歲。”
“年輕人血氣方剛,闖闖禍亦是平常。”
“此事你不用管了。”
“朕倒是想看看,朝堂袞袞諸公,心懷天下者有幾人,忠君者還有幾人……”
沈青辰屬於官場新人。
他在京城之中,靠山無非是中軍都督府僉事陸雲旗,以及鴻臚寺卿崔鴻漸。
這樣的人梁帝用起來很放心。
而且沈青辰雖然年紀不大,卻明事理懂進退。
梁帝便打算把他好好的培養一下。
若是能成長起來固然很好。
若是沈青辰抵抗不住壓力,他便是一顆棄子。
舍了又何妨?
褚凱風望著梁帝陰沉的臉色。
在不知不覺中,冷汗便打濕了後背……
因為他心裡很明白。
梁帝是想借永川鹽引一事,在朝堂掀起一片風浪。
帝王一怒,伏屍百萬,血流千裡。
這可不是說說而已……
靖國公府。
靖國公年事已高,再加上已經交出了兵權,這幾年很少去參加朝會。
在下朝之後。
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陳思明,戶部侍郎宋攸寧,禮部侍郎吳士傑等人再次來到靖國公府。
靖國公在得知早朝發生的事情後,也不禁皺起了眉頭。
在眾多言官的彈劾下。
梁帝仍舊沒有處置沈青辰,甚至沒有另派他人前去永川府。
這讓靖國公這個老狐狸嗅到到了一絲不妙的苗頭。
若是讓沈青辰拿出了真憑實據。
此事恐怕無法善了了……
靖國公深思半晌,緩緩道:“隻要沈青辰和趙昱澄回不了京城。”
“這個案子就沒法查下去了。”
“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沈青辰回到京城……”
宋攸寧聞言,頓時渾身一顫。
他當然能明白蘇文淵的打算。
若是沈青辰等人證都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這個案子當然是沒辦法查下去了。
但如此一來。
必定會激怒梁帝。
宋攸寧顫聲道:“國公爺,此事萬萬不可。”
“若是因此激怒了陛下,咱們未必容易脫身……”
靖國公苦笑道:“正所謂兩權相害取其輕,兩權相利取其重。”
“事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