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如風暴般突然爆發,整個世界陷入了恐慌與混亂。
人們紛紛居家隔離,線下商業遭受重創,經濟陷入寒冬。當其他公司忙著轉型線上時,豆信的“元宇宙辦公”早已上線半年,並在此時發揮了巨大作用,宛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人們通過虛擬形象在元宇宙中進行工作、會議、社交等活動,逐漸適應了這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看著屏幕裡王強的虛擬形象在會議室裡跳街舞,突然想起創業初期那個城中村的滲水辦公室。
“華子,”王強的虛擬聲音帶著電流聲,“咱的衛星發射計劃準備得咋樣了?馬斯克那家夥又在推特上吹牛呢。”
我點開航天部門的報告,“豆信一號”衛星已經進入發射倒計時——這是中國首個民營企業發射的低軌通信衛星,比前世提前了三年。
深夜,我站在實驗室裡,看著全球首張“腦機接口”芯片的設計圖,突然聽見身後的腳步聲。
是陳博士,那個爆炸頭程序員,現在已經是首席科學家:“李總,您好像早就知道這些技術會突破,就像……就像提前看過劇本。”
我笑了笑,沒接話。有些秘密,就讓它永遠屬於重生者吧。
窗外,黃浦江的遊輪依然亮著彩燈,而更遠的夜空,衛星正在軌道上閃爍——那是比前世更璀璨的未來。
叱吒風雲的傳奇繼續。
2025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我排在第18位,頭銜是“豆信集團創始人、元宇宙生態之父”。王強排在第99位,頭銜是“首席快樂官”——這貨堅持要把辦公室零食開銷算進公司成本,居然被會計師事務所認證為“提升員工幸福感的合理支出”。
在哈佛的演講台上,燈光聚焦在我身上。台下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他們目光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我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自己的創業曆程。
有學生問:“李博士,您覺得成功的最大秘訣是什麼?”
我想起鏡子裡那個雞窩頭的二百六,想起城中村的滲水辦公室,想起煎餅攤大爺的蔥花雞蛋:“秘訣?大概是永遠記住自己曾經是個傻逼,然後彆再當傻逼。”
全場爆笑,有人舉起手機拍照,閃光燈亮起的瞬間,我仿佛看見前世的自己站在陰影裡,對著現在的我比了個耶。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重生不是為了複仇,而是為了把那些被辜負的時光,變成照亮未來的星光。
回到上海的那天,王強開著新買的五菱宏光來接機——美其名曰“支持國產”,其實是因為車內空間大,能裝下他的零食櫃。
我們搖下車窗,聽著外灘的汽笛聲,突然同時說:“下一站,征服火星!”
後視鏡裡,豆信大廈的霓虹燈在夜色中閃爍,像極了我們曾經在城中村辦公室裡,用二手電腦敲出的第一個“oord”。
這一世,我們從二百六變成了傳奇,但有些東西永遠沒變——比如王強的薯片,比如我對未來的野心,比如那個在重生早晨對著鏡子發狠的誓言:“這一世,絕不再當二百六。”
而故事,才剛剛開始。畢竟,火星上的薯片種植基地,還等著我們去開拓呢。
火星薯片種植計劃啟動。
2026年春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人聲鼎沸,氣氛緊張而熱烈。
巨大的“豆信一號”運載火箭矗立在發射台上,宛如一條即將騰飛的巨龍。
周圍的發射塔架上,工作人員們忙碌地進行著最後的檢查與準備工作,額頭上滿是細密的汗珠,眼神中卻透著專注與堅定。
我站在觀測台前,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眼睛緊緊盯著火箭。
王強抱著一袋限量版“太空脆”薯片,手微微顫抖,興奮與緊張交織在臉上。
隨著倒計時的開始,全場氣氛達到了頂點,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點火!”一聲令下,“豆信一號”運載火箭尾部噴射出橘紅色的火焰,巨大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托舉著搭載“火星綠洲”實驗艙的衛星緩緩升空,拖著長長的尾焰劃破天際。
王強興致勃勃啃著薯片,突然指著屏幕驚呼:“華子!馬斯克的spacex發推說咱們抄襲星艦計劃!”
我擦了擦望遠鏡鏡頭:“告訴他,我們的火星基地不僅能種土豆,還能種他最愛的牛油果——不過得先用我們的‘豆腦’ai算算火星土壤酸堿度。”
轉身對航天團隊負責人說:“記得把王總的零食櫃數據同步到實驗艙,彆讓他在地球哭鼻子。”
半個月後,火星車傳回第一張土壤樣本照片,王強盯著屏幕上的紅色沙土突然拍腿:“這顏色跟辣條薯片的辣椒粉好像!華子,咱不如在火星開個零食加工廠,主打‘宇宙辣味’!”
工程師們憋著笑,我卻認真點頭——上一世新聞裡,2030年某公司靠太空農產品加工市值翻了十倍,這機會不能錯過。
喜歡浮生重啟錄請大家收藏:()浮生重啟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