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廣袤而神秘的西南山地,一場關於愛與夢想的旅程,宛如一首悠揚的牧歌,在山巒與村寨間緩緩奏響。我,一個懷揣著人類學田野研究熱忱的行者,再次背負行囊,行囊中裝著相機、膠卷以及幾件簡單的換洗衣物,踏上這片充滿未知與驚喜的土地。而這一次,與以往的獨自前行不同,我的身邊有了妻子、女兒以及兩位福建朋友相伴。
妻子,曾在多年前與我一同在西南鄉村進行田野工作,那時的她還是個青春洋溢的姑娘。生下女兒後,她因生活與工作的壓力,鮮少再陪我下鄉。如今,女兒已經7歲,到了即將入學的年紀。而妻子,憑借著我言傳身教所具備的人類學基礎知識,以及她自身對人類學田野工作的經驗和興趣,再次成為我的得力助手。她精通侗語,這一特長在我們的旅程中,宛如一把開啟神秘文化之門的鑰匙,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從廈門出發,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於12時一刻抵達廈門機場。隨後,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我們來到了廣西桂林。然而,走出桂林機場,迎接我們的卻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和悶熱的天氣,與廈門的涼爽形成鮮明對比。更糟糕的是,前來接站的朋友因連日大雨導致道路塌方,無法前來。無奈之下,我們隻好乘坐公交車前往柳州,在那裡與朋友會合。
在前往柳州的路上,新修的高等級公路雖還算好走,但與沿海的高速公路相比,仍有差距。我向同行的業餘攝影師餘君介紹,在西南山地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的成本,往往是沿海的三到四倍,而西南的經濟總量卻不及沿海的百分之五。這些差距,讓我對這片土地的發展多了幾分擔憂,也更堅定了我深入研究的決心。
在高安,春節期間的一場歌會,讓我結識了來自福建龍岩的賴安康一家。他們是解放前從沿海遷徙至此的。賴安康的爺爺當年因沿海貧困,被迫背井離鄉,來到高安。起初,他以給人砍樹為生,後來做起販賣木材的生意,逐漸發家,便在此定居下來。然而,命運對賴安康卻並不眷顧。他的祖父發財後修建的大房子,在解放後歸了公。而他自己,在19歲時患上骨癌,為了保命,不得不鋸掉一條腿。儘管命運多舛,但他卻從未被打倒。他娶了同樣來自福建的啞巴妻子,兩人相互扶持,共同養育子女。他們的兒子在柳州讀書,女兒在南寧讀大學,即將畢業。賴安康憑借著理發手藝,艱難卻堅定地支撐著這個家。他與妻子之間雖沒有言語交流,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飽含著深深的愛意與理解。這種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愛情,讓我為之動容,也讓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堅韌、最溫暖的光芒。
離開高安,我們繼續前行,來到了岜沙苗寨。這個位於公路邊、距縣城僅5公裡的寨子,宛如一顆遺落在塵世的明珠,古老的傳統文化在這裡完好地保存著。男人們頭頂獨特的發髻,仿若帶著先秦時代的遺風,成為了岜沙苗族最醒目的文化標誌。我與賈老馬在此重逢,多年前,我曾在凱裡國際蘆笙節上與他相識,並為他拍攝過許多照片。此次相見,他熱情依舊,邀請我們到家中做客。我的福建朋友一進寨子,便被這裡的一切深深吸引,他們興奮地投入拍攝工作,快門聲此起彼伏。在岜沙,苗族男女的愛情在傳統習俗的滋養下,如同山間的清泉,純淨而悠長。他們的愛情,沒有華麗的言辭,沒有浪漫的儀式,卻在日常的勞作、節日的慶典中,悄然生根發芽,世代相傳。
隨後,我們來到宰便鎮、加勉鄉、加鳩鄉。這些地方地處高原腹地,山高坡陡,交通極為閉塞。然而,這裡的風景卻美得讓人窒息。清晨,山巒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梯田上,一片金黃。在加鳩鄉,層層疊疊的梯田在稻秧翠綠的時節,猶如大地的指紋,記錄著歲月的更迭與人們的辛勤耕耘。但美麗的背後,是生活的艱辛。這裡的人們大多生活貧困,農業生產方式落後,因缺乏資金購買肥料,莊稼收成不佳,陷入了貧困的惡性循環。然而,即便生活如此艱難,他們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對愛情的向往。在勞作之餘,年輕的男女們會在山間對歌,用歌聲傳遞著彼此的心意,為這艱苦的生活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
貫洞,這個曾經的侗族文化中心,如今正經曆著時代變遷帶來的巨大衝擊。曾經,木樓簇擁,鼓樓巍峨,人們在農閒時唱侗歌、演侗戲、編織傳統手工藝品,生活富足而寧靜。但如今,隨著外出打工者的增多,磚房逐漸取代木樓,傳統服飾的身影越來越少,侗歌也漸漸被流行音樂所取代。我在街頭看到一位賣竹器的侗族姑娘,她懷中抱著孩子,眼神中既有對生活的堅韌,又有對未來的迷茫。她曾外出打工,去過貴陽、安順等地,但因種種原因又回到家鄉。她的故事,是無數鄉村女性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徘徊的縮影。在時代的浪潮中,她們努力適應著變化,卻又難以割舍對傳統文化的眷戀。而在這變遷中,愛情也麵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一些年輕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選擇外出闖蕩,他們的愛情在距離與現實的考驗下,有的更加堅定,有的則無奈離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旅途中,我們還偶遇一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苗族男子。他退伍後,家庭經濟困難,父母雙亡,先後娶過三位老婆,卻都因不堪貧苦而離開。他獨自住在一間破舊的木樓裡,家中除了幾件簡單的農具,幾乎四壁空空。木樓的梁柱已經發黴朽爛,生活的困苦可見一斑。我與他交談,了解到他因沒錢買肥料,莊稼長不好,糧食不夠吃。我掏出20元錢贈與他,他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愣了半天,才說出“感謝政府,感謝領導”。為了回報我的贈與,他執意要送我一個大南瓜,那是他家中為數不多的珍貴物品。他的淳樸與善良,讓我深感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真摯情感。在如此艱難的生活中,他們依然保持著感恩與善良的品質,這種精神,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照亮著前行的道路。
在從江縣城,我們受到熱情款待。夜晚,都柳江兩岸燈火輝煌,與白天的質樸形成鮮明對比。我的福建朋友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他們眼中的西部,既有貧困落後的一麵,又有著獨特的魅力。而我,在這一路的行程中,不僅看到了西南山地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更看到了人們在這片土地上對愛情的堅守、對夢想的追求。
這段旅程,是一場關於愛與夢想的探索。賴安康夫婦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岜沙苗族男女在傳統中的含蓄深情,貫洞侗族姑娘在變遷中的堅韌與迷茫,以及無數鄉村男女在生活中的默默付出與相互陪伴,都構成了這幅西南山鄉的愛情畫卷。他們的愛情,或平淡,或坎坷,卻都充滿力量。而他們的夢想,無論是改善生活條件,還是傳承傳統文化,都如同山鄉中蓬勃生長的幼苗,在這片土地上紮根、發芽。
西南山鄉,這片充滿神秘與魅力的土地,用它的山川、村寨、人民,奏響了一曲愛與夢的牧歌。這曲牧歌,在時光的長河中回蕩,訴說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訴說著愛情與夢想的永恒力量。它讓我深深眷戀,也讓我更加堅定地想要用文字與鏡頭,記錄下這裡的一切,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感受這份獨特的愛與夢想。
喜歡奇異鄉村請大家收藏:()奇異鄉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