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初見裡奇·朱加什維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後,大俄國對遠東軍區的兵力調整便一直處於持續的裁撤進程之中。
究其緣由,一方麵,大俄國與鄰國華夏國一直維持著頗為良好的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遠東地區的軍事防禦壓力。
另一方麵,遠東地區地域廣袤無垠,卻有著極為惡劣的氣候條件。
這裡的交通狀況更是極為不便,每年僅有半年時間具備較為順暢的通行條件,而其餘時間,整個遠東地區都被皚皚白雪所覆蓋,交通陷入阻塞癱瘓狀態。
鑒於此,隻要對麵的鄰居華夏國不主動向大俄國發起攻擊,遠東軍區所擁有的23萬名精英士兵,便足以在短時間內抵擋任何其他國家的進攻。
儘管如此,遠東地區對於大俄國的軍事戰略布局依舊有著重要意義。
大俄國軍隊仍舊在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展開部署,其中,濱海地區更是重中之重。
具體來看,大俄國在遠東地區總計部署了15個陸軍師,這其中包含5個裝甲師,其餘則為摩托化步兵師。
這些摩托化步兵師中的絕大多數部隊並非滿編狀態,一個師通常僅有四到五千名官兵。
值得一提的是,除陸軍和海軍力量外,俄軍在遠東地區的軍事部署還涵蓋了2個空防集團軍、1個導彈集團軍、1個航天發射場以及1個空降兵訓練中心。
這裡的兵力規模,約占俄軍總兵力的七分之一,充分彰顯了遠東地區在大俄國軍事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在塔科夫遠東軍區的一處後勤辦公室內,奢華的裝修儘顯不凡。
精美的水晶吊燈灑下柔和光芒,實木地板光可鑒人,牆壁上掛著幾幅價值不菲的油畫。
裡奇·朱加什維利,這位大俄國年輕有為的少將,正悠然坐在一張氣派的實木辦公桌後。
在他對麵,站著的是他的心腹——後勤倉庫的上校伊萬諾維奇。
伊萬諾維奇神色恭敬,正在向裡奇·朱加什維利彙報此前交代的任務。
“將軍,我們已經按照您的指示,抓捕了一夥來自華夏國的人。
對外宣稱,他們從事軍火走私犯罪。”
伊萬諾維奇的聲音平穩,每一個字都吐得格外清晰。
裡奇·朱加什維利出身非凡,身體裡流淌著偉大人物的高貴血脈。
他的叔叔斯文戈爾·朱加什維利,在遠東軍區可謂權勢滔天,身為軍區司令,手握23萬訓練有素的精銳士兵,一聲令下,便能掀起風雲。
也正因如此強大的家族背景,裡奇·朱加什維利年僅43歲,就已然成為大俄國的一名少將,負責看守遠東軍區邊境的幾個後勤倉庫。
這可是個眾人眼中的肥缺,沒有過硬的關係,一般人根本無法染指,即便有幸得到,也很快會被擠走。
裡奇在這個位置上一待就是5年。這5年裡,他利用職務之便,大肆倒賣後勤倉庫的物資。
那些原本用於軍事儲備的珍貴資源,在他的運作下,源源不斷地流向黑市,為他帶來了巨額財富,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他也深諳“大樹底下好乘涼”的道理,每一筆豐厚的收益,都有一大部分乖乖上交給了他那位身居大將之位的叔叔。
有叔叔這棵參天大樹的庇護,在這遠東軍區的地界上,誰敢不給裡奇幾分薄麵?
那些不識時務,妄圖阻擋他斂財之路的家夥,下場都極為淒慘。
要麼被他運用手段排擠得在軍區無立足之地,被迫離開。
要麼就悄無聲息地消失,永遠沉睡在了冰冷的湖底,成為了水底的無名冤魂。
裡奇·朱加什維利憑借著家族的權勢,在這後勤倉庫的“領地”內,肆意妄為,無人敢輕易招惹。
一個小時悄然流逝,伊萬諾維奇上校一聲令下,手下人便將李文浩帶到了一處刑訊室。
此時的李文浩雙手依舊被束縛得死死的,不過遮擋他視線的眼罩已被取下。
李文浩緩緩睜開雙眼,刺目的燈光瞬間充斥視野,照亮了周圍的環境。
他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頗為狹小的空間,麵積估摸不到30平方米,四周潔白的牆壁顯得格外刺眼。
他本人被牢牢固定在一張金屬椅子上,對麵是由鋼鐵柵欄隔開的另一處空間,布置看起來儼然是一間審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