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在河灣與古渡粗獷的號子聲中,一路奔湧,到了岔港這塊土地上,性子卻柔和了下來。
主乾道旁邊凹進去,形成一條300米寬,2公裡長的小河道,河水流速漸緩,泥沙沉積,所以此地名為岔港。
岔港世代居住著靠水吃水的黃河人家。
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簡單而樸實的生活。
男人們駕著小船,在黃河裡撒網捕魚,或者在岸邊種植小麥和玉米。
女人們則在家中紡線織布,照顧老人孩子,偶爾也會劃著木盆,到河邊洗衣服,清脆的笑聲在河麵上回蕩。
陽光灑在岔港,一片溫暖。
李改燈開著拖拉機,突突突地駛進了岔港村,停在謝紅霞家院門外。
李改燈停下車,跳下車廂,熱情地招呼著:“紅霞嫂子,孫叔,快來搭把手,咱們把飼料搬下來。”
謝紅霞和孫大爺高興地跳下拖拉機,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期盼著這一車魚飼料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新的希望。
謝紅霞把藥包放在簷下掛著。兩袋沉甸甸的魚飼料,在三人齊心協力的搬運下,很快就被卸到了謝紅霞家門口。
孫大爺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一邊笑著說:“改燈啊,你這趟可是幫了我們大忙了!這魚飼料來得太及時了!”
李改燈憨厚地笑了笑:“孫叔,您就彆跟我客氣了。”
謝紅霞看著堆在眼前的魚飼料,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改燈兄弟,真是太謝謝你了,要不是你,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李改燈擺擺手:“紅霞嫂子,您就彆再說謝了,以後咱們一起努力,把魚養好,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三人站在金色的陽光下,臉上都洋溢著充滿希望的笑容。
遠處,黃河水奔騰不息,仿佛也在為他們的未來加油鼓勁。
這時,謝紅霞家堂屋外,出來兩個小孩和一個男人。
兩個孩子,大的約莫七八歲,虎頭虎腦的,長得十分可愛,隻是臉色蠟黃,一看就是營養不良。
小的才三四歲,躲在哥哥身後,怯生生地望著李改燈,烏溜溜的大眼睛裡充滿了好奇。
男人名叫孫永超,是謝紅霞的丈夫,因為長期生病,身體虛弱,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
他走路時,身子骨有些單薄,臉色蠟黃,但依稀可見年輕時的英俊模樣。
孫永超得知陌生人叫李改燈後,蒼白的臉上擠出一絲笑容,感激地說道:“改燈兄弟,真是太感謝你了,你幫了我們家大忙了!”
“永超啊,彆擔心,你看,這不是好人有好報嘛!改燈這孩子心地善良,熱心腸,有他幫襯著,咱們大家的日子都會好起來的。”
孫大爺拍著孫永超的肩膀,安慰道,“你啊,就安心養病,其他的事情,有紅霞!我也會來幫助你們的!”
孫永超感激地望著李改燈和孫大叔,聲音沙啞地說道:“改燈兄弟,孫大叔,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孫大哥,你說這話就見外了,”李改燈真誠地說道,“咱們都是黃河邊上長大的,互相幫襯是應該的。您放心,以後隻要你需要,儘管開口,我隨叫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