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一樂很是享受,沈昭若對他作者身份的崇敬之情。
這若是當麵書寫,他又極為擔心起來,會打破這一份美好。
船艙之中,沈昭若興致勃勃,親自為塗一樂研墨。
一切準備妥當,隻等塗一樂動筆。
“嘶,我有些暈船。改日再寫不遲。”
塗一樂站起身,便想逃離。
卻不料被沈昭若一把死死拉住。
“你若是現在不寫,今後我便不再與你說話。”
沈昭若無比堅定,滿眼儘是幽怨與期待。
塗一樂深知逃不過,便再次坐了下來:
“提前可說好,我主攻烏道,字跡並未習練,甚是難看。”
“不怕不怕。”沈昭若喜笑顏開:“隻要是笑笑生所書便可。”
她則是想著,又能難看到哪裡去了?
塗一樂提起筆來,屏氣凝神,無比認真在紙張之上書寫。
沈昭若緊盯紙張之上,原本欣喜的笑容漸漸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疑惑和緊鎖的眉頭。
塗一樂已經非常努力,但依然在紙張之上留下了,一坨坨難以辨認的字跡。
“你這,是故意敷衍我?”
沈昭若抱有一絲希望,認為這是塗一樂在與她玩笑而已。
“唉,不曾習練,見笑了。”塗一樂尷尬笑著:“若不是因為如此,我怎會讓清月幫忙謄錄?”
沈昭若拿起紙張,仔細端詳。
轉而,她再次笑容滿麵:
“隻要是你寫的便好,我都喜歡。”
沈昭若說完,小心翼翼將紙張折疊起來。
“那好辦啊,以後的原稿,我都送給你。”
“不。”沈昭若立即拒絕,無比嚴肅:“我還是求清月幫忙謄錄便好。畢竟,原稿價值不菲。”
塗一樂很是服氣。
太後與沈昭若都喜歡看他的書,卻都對原稿嗤之以鼻。
塗一樂並不急於趕路。
一連七天過去,船隊一直走走停停。
欣賞沿途風光、停靠上岸遊玩、品嘗各地美食,成為此行的主旋律。
而路程連一半都不曾走完。
卓萬裡則是心無旁騖,一心催促快速趕路。
雖然是大隊人馬,卻早已抵達京都。
皇宮,德政殿。
小皇帝端坐在上,文武百官齊聚。
卓萬裡、官遠方、韓影步入大殿之內。
未等小皇帝發話,大殿之內響起一片喝彩稱讚之聲。
無論是什麼派係之人,均在大聲喝彩。
仿佛,聲音越大,越是能證明,自己與江南並無關係。
三人齊齊跪倒在地,行叩拜大禮。
“三位愛卿快快請起。”小皇帝喜不勝收:“三位愛卿辛勞,為大奉鏟除為害一方奸商。”
“謝主隆恩,此乃我等分內之事。”
卓萬裡說完,三人一同緩緩站起身來。
洪公公略微上前幾步,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江南之行,破除萬難,鏟除奸佞,收效顯著。令江南國泰民安。念三位有功之臣,智勇雙全,功績卓著。特冊封卓萬裡、官遠方為子爵,擢升韓影為刑部尚書職,以顯其功。”
“臣,謝主隆恩。”
三人再次齊齊跪下叩頭。
形式主義害死人,一遍一遍沒個完。
安親王一派官員,無不對官遠方心生怨氣。
很多人都在猜測,是他泄露消息,才使得江南一敗塗地。
陳澤更是如此想。
一連多日過去,卻一直未有官遠方密報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