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過後。
塗一樂終於講完他的英勇事跡。
隨即,他掏出兵符,畢恭畢敬放於桌案之上。
“大事已成,兵符已無需再用。”
太後、小皇帝略顯安心。
“高力、倭瀛尚不穩定,塗相可保有兵符,待日後歸還便可。”
小皇帝試探著說道。
塗一樂卻全然沒有絲毫不舍:
“原兩國之地,已經相對穩定。高力有肖國衝、倭瀛有史貞昊,隻會越來越好。”
太後、小皇帝臉色微沉。
二人可都是三藩之亂罪臣,現在卻安置在偏遠之地,如此重要之位。
塗一樂見狀,立即解釋起來:
“肖國衝有誓死倒戈之義,史貞昊有訓練統領水師之功。二人之才乾更是無比適合。臣便擅自做主,令他二人暫時掌管兩地。”
塗一樂“擅自”、“暫時”二詞,卻能令人安心。
小皇帝看了一眼太後,轉而詢問起來:
“若是依照塗相之意,新晉國土之上,應如何治理?”
塗一樂信誓旦旦說道:
“已是大奉疆域,理應設立府縣、派駐官員、調派駐兵。治理之法,理應與大奉之地並無二致。”
這樣的回答,還是很能令人滿意。
“那為何還要留下二人在兩地?”
“兩國之地,畢竟是新入疆土,尚有百姓保有不同認知。由二人統一治理,能更好使兩地快速融入大奉。”
小皇帝略加思索,還是說出心中擔憂:
“畢竟大權在握,就算此時忠心,假以時日呢?”
塗一樂先是一愣。
小皇帝已然成長,竟然如此去想去問。
這話看似在說肖、史二人,同時亦是在說他塗一樂。
塗一樂深知這一點,略加思索,繼續說道:
“大奉蒸蒸日上,定然不可再出現割據一方之事。兩地設置地方官吏,均由京都統一管理。調撥兵馬更有兵部節製。二人隻有監管、治理之責,並非集權之邊疆大員。”
塗一樂講完,將三本冊子呈上。
“這是何物?”
小皇帝並不急於翻看,而是率先詢問起來。
“此三本乃是此次國庫收入、內庫所得,還有微臣貪墨之資。”
小皇帝簡單翻看過後,再次看向太後。
太後早已放下心來。
畢竟兩國之地乃是塗一樂謀劃所得。
開疆拓土不說,亦有充實國庫。
今後在大奉治下,隻會收入贈溢,並無多出銀錢靡費。
何樂而不為呢?
太後麵帶微笑,微微點頭。
“好。”小皇帝終於有了底氣:“擬旨。任命肖國衝為高力總督、史貞昊為倭瀛總督。”
“x……”
塗一樂剛要開口講話,又生生咽了回去。
若是說出謝主隆恩,好似是他為一己之私請旨。
“皇上聖明。”
塗一樂微微鞠躬。
太後隨即上前兩步,臉上帶著些許笑容:
“塗相先行趕往大殿,百官們可都在翹首以盼,等著恭賀塗相之功。”
太後輕描淡寫兩句,聽得塗一樂如癡如醉。
似乎,太後對他的態度,亦是有很大改變。
隨即,洪公公陪同塗一樂,緩緩向著大殿而去。
“嶽父大人,你說說看。”塗一樂目視前方,擺出疑惑樣子:“此時,太後與聖上在說些什麼?”
“塗相饒了老奴吧,怎可揣測聖意?”
洪公公很是為塗一樂立奇功感到高興。
可他深知,越是這般時刻,越要壓製好情緒。
斷然不可大喜過望、樂極生悲。
塗一樂則是壓低聲音:
“無妨,隻是你我閒聊。”
洪公公撇嘴,不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