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眾人,皆有明確目的。
唯有吏部尚書潘堯凱,佝僂著腰,一臉愁容,猶豫不決。
塗一樂看到,哭笑不得。
他並不質疑潘堯凱的忠誠。
可這膽子和腦子,真是令人堪憂。
皇帝掃視大殿之中。
已經亂做一團,可他心中很是舒暢。
沒落武氏與起勢郭氏聯合,倒是未嘗不可。
不然,有誰來製衡攝政王呢?
皇帝不由想起,塗一樂講述過得千古帝王。
而後又想到三國的三足鼎立。
“夠了!”
皇帝終於開口。
大殿之中立即安靜下來。
此時,潘堯凱正屈膝,要跪不跪。
隻得停下動作,不敢妄動,怕引來旁人注意。
而恰恰是這樣猶豫不決、動作怪異,更是引來無數目光。
皇帝站起身,來到塗一樂麵前。
塗一樂立即躬身行禮。
皇帝輕拍塗一樂肩膀:
“攝政王有功,令大奉江山穩固、開疆拓土。此事就此作罷,不可再提。”
郭氏、武氏眾人紛紛開口。
皇帝重重一揮衣袖:
“你們要抗旨嗎?”
瞬間,再無人敢開口。
皇帝握住塗一樂手腕,向前走出幾步:
“攝政王依然享有免彈劾之權。但,今後唯有郭禦史,有監察彈劾之責。”
“臣,遵旨。”
郭楷升叩頭,如釋重負模樣。
“武子謙政績卓著,刺舉無避。擢升為戶部侍郎。”
“臣,謝主隆恩。”
武子謙跪倒在地叩頭。
武氏朝臣無不眉飛色舞、喜笑顏開。
“郭楷耀,恪儘職守,調往江南任知府。”
“臣,謝主隆恩。”
郭楷耀跪地行禮。
郭氏眾人不動聲色。
如此重要地方,交由郭氏之人,絕不可得意忘形。
這無異於是在製衡攝政王。
令其不能在江南肆意妄為。
朝臣們深知。
雖然皇帝與攝政王並肩而立,可這隨口說出調任,明明是在製衡。
攝政王則是不發一言,默認下這個結果。
朝臣們都認為,算是郭氏與武氏占得上風。
退朝後。
皇帝並未召見任何人。
而塗一樂、郭楷升、武子謙先後來到禦書房外。
洪公公走出,臉上滿是為難苦笑:
“王爺、郭禦史、武侍郎,皇上有些緊急政務處置,還請在此等候片刻。”
洪公公並不知曉其中實情,更是全然看不出半點端倪。
他向每個人行禮,隻怕得罪了任何一人。
郭楷升、武子謙麵帶笑容回禮。
塗一樂則身站在一旁,極為不屑扭向一旁,雙手背於身後。
洪公公返回到禦書房稟報:
“攝政王和兩位大人都在外麵,老奴已告知皇上忙於政務。”
“嗯。”
皇帝應了一聲。
悠然自得揮毫潑墨。
待到寫完之時,洪公公連忙上前,將印章弄好印泥,遞在皇帝手旁。
“嘶,寫得不好,換一張紙。”
洪公公連忙放好印章。
與另外一名小太監一同,將紙張收好。
重新鋪上一張嶄新宣紙。
洪公公一直守在一旁,幾次想要提醒,但最終還是作罷。
半個時辰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