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當天就領著陳老虎和齊耀祖出發了。
那齊耀祖就是隨陳硯一同下鄉的那名衙役,至於另外一位死了的,因抗倭而戰死,府衙要給予其家人撫恤銀。
“大人真要去賑災?”
齊耀祖欲言又止,良久方才嘀咕出這麼一句。
陳硯道:“既為官員,自是不能放任災民不管,總要讓他們活命,再將他們安頓好。”
齊耀祖終於還是閉了嘴。
他已殺了“倭寇”,如今是回不了頭了,隻能先跟著陳同知。
隻盼望陳同知命硬,能被調到彆處當官,到時他跟陳同知一起走,就能保住一條命。
陳老虎倒是沒多話。
陳硯可是他們陳氏一族最聰明的人,什麼難題都能有辦法的。
在齊耀祖的指引下,幾人來到了一座山下。
陳硯看著植被茂盛的山,頗為驚詫問道:“災民在山上?”
他聽聞災民們被安置在巴雲山,便以為在山下搭的許多草棚是給災民遮風擋雨,來此一看,住在裡麵的竟然是五十多位將士。
齊耀祖道:“洪澇將他們的房屋衝垮後,他們來山上躲雨,為了不讓他們惹出亂子,馮千戶派薑氏在此盯著,輕易不讓災民下山。”
陳硯心裡冷笑,打倭寇的本事沒有,對付災民的手段倒是一套又一套。
此地果真是爛透了。
他也不再多問,隻對齊耀祖道:“跟災民喊話,本官來賑災了,讓他們下山。”
齊耀祖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遵從命令對著山上大聲呼喊。
山上陸陸續續有些人下山來看,瞧見身穿官服的陳硯後,臉上並無什麼喜色,隻是又看了陳硯身側,發覺沒有糧食,災民憤怒了。
自洪澇衝垮他們的房屋,衝走他們的糧食後,他們就被趕到山上來。
朝廷不來救濟也就罷了,竟還派兵守著不讓他們出去。
在他們餓得要拚命之際,一些大戶提著糧食找來了,一袋糧食一畝田地。
此時他們雖知這是賤賣,可餓肚子實在不好受,隻能咬著牙先換一些。
換的糧食隔段日子就吃完了,每每在他們餓兩三天快受不了想要逃下山之際,大戶家的下人就會提著糧食再次出現。
如此一次又一次,眾人手頭本就不多的田地儘數換了糧食。
許多人糧食已經快吃完了,有些人餓得都在啃樹皮了,此時聽聞官府有人來救災,即便不信任官府,心中終歸還是有點期盼的。
等下山一看,這位來救災的官老爺連一粒糧食都沒帶,這救的是哪門子災?
本就備受折磨的百姓此時猶如一頭頭憤怒的餓狼,恨不能將眼前身穿官服的少年拆骨剝皮。
眼看民怨沸騰,齊耀祖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轉身就勸陳硯:“大人快走吧,這些災民一旦暴動,什麼都乾得出來。”
到時候怕是要喪命。
陳老虎不動聲色往前走了兩步,隱隱將陳硯護在身後,卻又並未將陳硯擋住。
隻要這些災民膽敢暴動,他的箭便會毫不留情射向那些人。
陳硯對齊耀祖道:“與災民說,本官帶的糧食隨後就到,要選出十人幫忙架鍋煮粥分粥,凡是幫忙者,可比他人多分得一碗粥。”
齊耀祖急得險些跳腳。
如此凶險之時,大人怎的就瞧不見,竟還要讓盛怒的災民幫他乾活?
可他到底才依附陳硯,隻記得陳硯的凶悍,此時也不敢多言,就用寧淮話將此事說了。
原本暴躁的災民一個個盯著陳硯,卻無人上前報名。
陳硯看向草棚裡守著的將士們,此時一個個仿若看好戲,全然沒有要阻攔災民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