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朝考比之尋常殿試規格更高,已不是單純論文章,更多的是看治國之策,便不能假手他人,需得由三品及以上官員親自閱覽,超過三位官員畫叉,或超過四名部堂級官員畫直,此答卷便可落卷。
與殿試相同,圈為一等,尖為二等,點為三等,直為四等,叉為末等。能讓多名官員畫直或叉,此答卷必有其不可取之處。
留給這些重臣判卷的時間隻有一個晚上,他們拿到考卷後,先掃一眼姓名,若聞所未聞,再看答卷不行,便毫不留情畫叉。
如此一個時辰後,就有三十多份答卷被落。
各種繁雜的對策,好的壞的讓眾位大人看得眼花繚亂。
就在此時,一聲驚呼在殿中響起:“好文!”
眾人紛紛看去,就見是戶部右侍郎薛洪先。
他喜不自勝地用朱筆畫了個圈,並簽上自己的名字後往下傳。
坐在他旁邊的,乃是禮部右侍郎王申。
王申拿到答卷先看了眼名字——柯同光。
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榜眼出身,還是首輔焦誌行的孫女婿。
薛洪先既然打了圈,此人便該是此次焦門推選的重點人物。
王申升任禮部右侍郎不久,與座師劉守仁的關係已十分緊張,實在不願再得罪元輔大人,輕易不願畫直或叉。
在看過柯同光的答卷,發覺文采過人之外,其“效仿三寶太監(鄭和),派遣船隊前往呂宋等各國貿易”之策,確實可避免因開海導致倭寇進犯。
他提起朱筆,在其上也畫了個圈,再傳給下一位。
待傳到胡益手裡,胡益瞥了眼劉守仁,旋即在其上畫了個尖。
傳到劉守仁手裡時,劉守仁頗為不滿地看了眼胡益,看了眼其上的圈數,當即也跟著畫了個尖。
焦誌行已看了數十份答卷,有好有壞,他一一做了批注,心中便一直盼著柯同光的答卷。
待從劉守仁手裡傳到他手裡時,焦誌行隻掃了一眼,就發覺圈數不對,細數之下,發覺柯同光隻得了二十個圈,按照他的預估,柯同光能得二十六個圈。
焦誌行不由臉色一沉,當即盯上了幾個畫了尖的焦門中人,心中升起一股涼意。
掃一眼看下來,文章頗為詳實,且有理有據,算得上乘之作。
焦誌行自持身份,也隻給了個尖。
大梁朝的首輔閣老們為了自己的官聲,通常不會提拔兒子女婿等,多是將自己的政治抱負托付給學生。
作為孫女婿,柯同光已隔了一代,提拔他就要好許多。
不過焦誌行明麵上依舊要做做樣子,以免被禦史和天下士子罵。
二十個圈足以讓柯同光拔得頭籌。
朝中幾個派係名單早就已經互相知曉,此時便各自或抬或壓,可謂一次直接對決。
待到後半夜,焦門除了柯同光外,安排的其餘幾人竟全被劉門的兩人壓下。
劉門與胡門聯手,焦門竟被壓了下去。
當胡益再得到一份答卷,瞧見名字為許有望,立刻掃了眼紅圈,十六個。
劉守仁推舉的那兩人分彆是二十二個圈與十八個圈,算上他與劉守仁一人兩個圈,許有望便能有十八個個圈,到時候就要比誰的尖多,而許有望的尖更多。
如此算下來,焦門、劉門、胡門一派一個名額。
胡益畫了圈後,便遞給劉守仁,眼角餘光卻始終定在劉守仁的手上。
劉守仁的筆尖一動,畫的分明是尖。
胡益心生怒氣。
劉守仁實在太過貪心。